牡丹江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5 牡丹江市统计局

全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8.2亿元,比上年增长7.9%。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6.3万户,比上年增加2.9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36.5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39.8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7.8万户,增长17.2%,新增用户14.95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7.8万户,增长5.1%。

全年全市国内旅游人数达349.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共接待境外入境人数57.1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8829.5万美元,增长22.1%。年底全市星级宾馆、饭店达42家,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85家。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共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市区完成11.6亿元,增长6.4%;县(市)合计完成15.9亿元,增长38.9%。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增长25.0%;地方财政支出37.4亿元,增长29.8%。

全市完成税收总额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9.0%。从来源看,国家税收19.95亿元,增长20.4%;地方税收9.55亿元,增长16.3%。在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增长30.1%、营业税增长10.7%、企业所得税增长15.4%、个人所得税增长17.7%。

截止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51.8亿元,比年初增加47.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55.6亿元,比年初增加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97.9亿元,比年初增加2.2亿元;工业贷款17.9亿元,比年初减少2.5亿元;商业贷款31.7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

全市保险业实现各种保费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0.8亿元,增长13.0%;财产险保费收入1.5亿元,增长6.4%。全年全市赔付金额1.2亿元,增长14.2%。其中:寿险赔付额0.4亿元,增长39.7%;财产险赔付额0.8万元,增长4.1%。

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84.3亿元,比上年下降15.8%。其中股票成交额73.6亿元,下降23.0%;国债成交额9.1亿元,增长124.9%;基金成交额1.6亿元,增长211.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现有高等院校6所,招生1.2万人,在校生3.6万人,毕业生0.5万人;普通中学170所,招生4.9万人,在校生14.8万人,毕业生5.2万人;普通小学602所,招生2.1万人,在校生15.4万人,毕业生3.2万人。

全年共有4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共进行各项专利申请195件;共获授权专利167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场馆10个,公共性图书馆8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7%,有线电视用户达到37.2万户,比上年增长6.2万户。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1个。全市拥有医疗床位数为10392张。卫生技术人员11279人,其中医生4669人,注册护士3610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4个。全市在省以上竞技比赛中共获得金牌57枚;其中,获得国家级以上金牌15枚,省级以上金牌37枚。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截止到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66.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7.1万人,农业人口119.2万人。市区人口78.1万人。全市男性人口为134.7万人,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为50.6:49.4。全市出生人口1.9万人,死亡人口2.6万人;迁入人口2.8万人,迁出人口4.8万人,净迁出人口2万人。

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为309天。集中治理市区“三溪一河”,沿江护岸堤防工程已开工项目全部完工。治理水土流失33.8万亩,退耕还林16.4万亩。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34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消费支出6086元,比上年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1.6%达到4085元。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6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8.5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为301.5亿元,农村居民储蓄余额为60.9亿元。

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6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7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9%。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2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7.6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920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5.6万人(不含铁路系统)。

注:

1、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和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所列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数;

3、本公报同时在牡丹江统计公共信息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