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1 深圳市罗湖区统计局

深圳市罗湖区统计局

2006年5月23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勇当工兵,以改革创新赢得发展空间,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十五”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全年本区生产总值(GDP)531.61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4亿元,下降21.8%;第二产业增加值91.50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5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对本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82%。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2363元,增长5.3%。按2005年年末汇率计算,本区生产总值达65.87亿美元,人均GDP为7728美元。

“十五”时期本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300亿元、400亿元和500亿元(见图1),年均增速为10.7%,比“十五”计划预期目标高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0.1:18.3:81.6发展为0.1:17.2:82.7。

2005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小幅增长1.6%。

图1“十五”时期本区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区在岗职工31.9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6%,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在岗职工0.14万人、第二产业8.53万人,第三产业23.31万人。第一、二、三产业的在岗职工数之比为0.4:26.7:72.9。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共推荐3920人就业和再就业。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为2.3%,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紧约束”制约经济发展后劲;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较快;城区改造和社会管理的压力依然较大。

二、农业

农业增加值下降。全年农业增加值5379万元,比上年下降21.8%。全年蔬菜复种面积540亩,下降8.9%;产量817吨,下降16.4%。水果种植面积9450亩,与上年持平;产量203吨,下降10.2%。水产品产量36881吨,下降25.4%。

全年植树造林面积为1260亩,比上年下降37.0%。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375亩,增长2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工业和年主营业务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增加值6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96亿元,增长23.9%;民营经济企业87.06亿元,增长26.5%;股份有限公司10.36亿元,增长27%;外商及港澳台合资企业60.70亿元,下降4.7%;外商及港澳台独资企业27.95亿元,增长29.6%。从轻重工业结构看,轻工业154.35亿元,增长21.1%;重工业为63.67亿元,增长5.1%。从行业看,规模以上黄金珠宝企业快速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69.07亿元,增长29.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5.63亿元,增长5.7%。

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为213.64亿元,增长17.0%,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1)。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利润总额13.40亿元,增长18.4%;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2.89万元/人,增长12.7%;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0.57%,上升9.9个百分点。

建筑业呈现负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3.18亿元,比上年下降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较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25亿元,比上年下降12.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5.13亿元,增长6.9%;房地产开发投资54.15亿元,下降20.3%,更新改造投资2.51亿元,增长41.1%;其他投资2.46亿元,下降29.0%。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69.7%下降到64.3%。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1.62亿元,比上年下降73.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82.63亿元,下降6.8%,其中:房地产业54.15亿元,下降20.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85亿元,增长42.9%;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2.89亿元,增长8.3%;文教卫体娱乐及社会福利业3.04亿元,增长91.4%。全年重大建设项目中人民南等四大功能片区改造正在加紧进行;罗湖口岸/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国防大厦项目已竣工;深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司法大厦和大剧院改造等项目进入收尾阶段。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33.7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2%,其中,住宅223.81万平方米,下降37.8%;商品房竣工面积149.96万平方米,增长102.65%,其中,住宅91.43万平方米,增长45.1%。

五、商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畅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82.75亿元,增长12.9%;餐饮业零售额41.19亿元,增长21.8%。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销售总额655.71亿元,增长43.5%。

六、财政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6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3.68亿元,增长11.2%。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3.57亿元,增长12.8%,其中:基本建设支出2.30亿元,增长83.8%;科教文卫体支出7.65亿元,增长2.0%。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0.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出口总额74.22亿美元,增长32.8%。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52.17亿美元,增长35.0%;加工贸易出口10.33亿美元,增长8.1%,其他贸易出口11.72亿美元,增长52.3%。对辖区主要贸易伙伴中国香港、美国及欧盟的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分别为28.28亿美元、11.02亿美元和10.56亿美元,依次增长24.1%、63.0%和27.5%(见表2)。在各种经济类型中,民营企业出口显著加快,全年出口额为36.94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49.8%,出口额增长65.2%,高于全区出口增速32.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出口26.86亿美元,增长23.2%;“三资”企业出口10.39亿美元,下降11.6%。

全年新批项目(企业)471个,比上年增长51.9%;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32亿美元,增长47.0%;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08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外资进入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批零业步伐加快,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三者完成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21亿美元,增长82.3%,投资额占全区投资比重为71.9%,比上年同期上升32.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