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宁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4-21 庆阳市宁县统计局

外贸出口增长较大。 2009年,全县9家出口型企业共完成出口创汇总额281万美元,增长498.0%,完成出口供货总值3500万元,增长23.9%。

七、金融和保险

全县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宁县经济发展实际,着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等工作,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改善信贷结构,优化信贷质量,积极落实中小企业、春耕生产、灾后重建、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等信贷项目,为推动宁县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9年,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367996万元,增长28.6%,其中:储蓄存款284950万元,增长28.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35361万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农业贷款71655万元,增长28.2%,商业贷款15237万元,下降3.7%,其他贷款33656万元,增长3.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得到加强。全县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全年组织实施省市县级项目38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实际项目8项,县级项目25项。国家强县富民项目23个子项目全部启动。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实效,为企业生产注入了活力,科技进步县考核年活动进展顺利,目前已通过省科技厅报送国家科技部进行审核。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332所,学校班级数2479个,在校生84312人,专职教师5168人。全县素质教育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喜人,2009年参加高考人数4377人,被各类高校录取2539人,录取率5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二本及二本以上本科进线1068人,进线率24.6%,录取1178人,录取率27.2%。有3名学生进入全省前100名,有1名学生进入全省第三名并被清华大学录取,其他两名分别被复旦大学录取。中小学布局调整、灾后重建、危房改造工作有序展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佳绩连连,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正沐浴着新世纪的东风健康、和谐发展。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2009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性文化、社区文化和文化产业建设蓬勃开展,县城广场,文化中心,村级农民文体广场蔚然兴起,健身广场,配套篮球架、健身器材、乒乓球台一应俱全,农家书屋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县涌现,不仅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更为农民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提供了平台。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城乡公共卫生设施、医疗条件不断改善,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263个,诊所、卫生所236个,卫生工作人员4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11人;拥有病床775张。针对肆虐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卫生机构高度重视,积极落实防控措施,密切关注流行动态,尽最大努力杜绝了疫情的传入。农村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使得广大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有效促进了我县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2009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76710人,参合率达97.25%,资金报销率86.13%,报销医疗费用3703.15万元。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加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万元GDP能耗降低5.3%,万元GDP电耗降低4.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5%。

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59起,比上年下降11.94%,死亡13人,比上年增长8.3%,受伤人数74人,增长7.2%;造成经济损失12.1万元,下降5.9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3.8人,下降5.5%,亿元GDP死亡率0.5人,下降0.5%,下降10.74%。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素质不断提升。据全省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全县总户数146326户,总人口54.1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0人,其中:农村人口49.91万人。年末常住人口50.8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64‰,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计算)为107:100。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县上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主抓手,努力兑现各种增资因素,提高离退休人员退休金,加大低保力度,保障了工薪阶层人员工资水平的稳定提高。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拉动下,城镇其他行业的就业者经营状况也得到改善,收入水平稳步增长。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82元,增长19.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72元,增长23.3%。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38265户次,享受保障人数91410人次,比上年分别增长23.4%、21.3%,发放保障金950.13万元,发放物价补贴53.08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在促使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的同时,县委、县政府还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支农政策,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大力引导农民菜篮子产品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全面实施惠农财政补贴工作,通过“一册明、一折统”方式向农民兑付各类惠农财政补贴17类9715.8万元,确保了惠农补贴资金及时准确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有力地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继续增长。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46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11元,下降9.8 %。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3896人,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4700人,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在岗职工51.11万人,离退休人员24.58万人,分别增长7.3%和0.4%;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55万人,增长2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7.6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2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资金额3703.15万元。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8817人,比上年增长4.5%。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3.83万户,保障人数9.1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