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5-22 天津市红桥区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有序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为全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全区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台阶。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8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8.23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95.9%,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5亿元,增长20.4%。税收拉动财政增收作用明显,全年地方税收收入8.71亿元,增长29.9%,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72.3%。其中,营业税增长14%,企业所得税增长36%,房产税增长46.5%。

民生领域投入力度加大。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0.74亿元,增长21.2%。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9.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8.1%。

人口和劳动就业

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4.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5万人。全区户籍人口53.84万人,其中,男性.27.13万人,女性26.71万人。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46‰,死亡率为4.69.‰,自然增长率为1.77‰。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加快创业带动就业。全年新开发就业岗位49680个,安置人数33121人,与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1.4%和3.2%。截至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统计口径)达到2.58万人,同比增长19.6%。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有所下滑。2011年,全区工业实现增加值2.4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当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10亿元,同比下降30.3%。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5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4.65亿元,占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91.2%。自主创新能力仍不断增强,新产品产值达到4007万元,同比增长31.8%。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企业经济效益开始明显下滑,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52万元,减少54.4%,亏损企业总计亏损504万元。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建筑业实现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64.9%。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4.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万平方米。至年末,全区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34家。

三、批发和零售业

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48.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为44.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9.36亿元,增长6.3%;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增长28.8%,规模效应不断凸显,增速明显加快,当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3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比去年加快18.3个百分点。个体经济继续占据主导地位,实现零售额8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商品交易市场较快发展。全区拥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个。其中大胡同商贸区全年累计实现成交额80.45亿元;实现税收总额1.21亿元,其中留区税收4710万元。

四、招商引资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北京、香港、上海等地成功举办招商推介大会。精心组织了第十八届津洽会红桥招商推介活动。累计接待各地考察团180余批、近500人次到我区投资洽谈,达成合作意向16项。全年实现内联引资到位额90.5亿元,同比增长11.6%。引进各类企业564家,注册资金11.9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企业32家。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区民营企业3260户,注册资金48.13亿元,与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4%和21.2%。其中当年新增520户,注册资金8.02亿元。年末个体工商户13863户,注册资金4.39亿元,其中当年新增1769户,注册资金8874万元。

五、城市载体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19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6.74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为51.8%;房地产业完成投资额29.04亿元,占比重32.2%。全力推进了59个重点项目建设。全区当年施工建筑面积451.71万平方米,竣工121.37万平方米。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高标准实施清水工程和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空气质量达到良好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87.4%。高标准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整修建筑102栋,整治道路15条、社区49个,综合整治铁路沿线6.3公理。新建和提升绿地68万平方米,群众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六、科教文卫事业

科技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全区共有507家科技企业在网上注册,通过认定354家,培育卓朗科技等“小巨人”企业8家。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50项,技术合同认定交易额6.5亿元,科技计划项目已获立项13项,累计获得无偿资金430万元、“小巨人”周转金获得2960万元额度财政贴息支持。全年累计完成专利申请454件,办理专利申请资助275件,发放资助款17万元,办理专利申请费用减缓证明264份。

教育

深入实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年内完成5所学校通过天津市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验收,达标学校累计达到27所。泰达实验中学新校舍投入使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红星职专成为国家首批立项建设学校,特殊教育全国领先,培智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唯一一所“医教结合”实验基地校。至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小学50所,在校学生26448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3588人;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5010人。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校(园)长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当年中考成绩实现新突破,超全市平均分85.25分,在全市位居前列,优秀率达79.48%;高考本科一次上线率继续攀升,比去年提高10.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