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9-03-20 马鞍山市统计局
 
金融市场运行稳建。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37.05亿元,比年初增加243.00亿元;其中,单位存款998.08亿元,比年初增加93.6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630.41亿元,比年初增加127.8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88.96亿元,比年初减少28.29亿元;中长期贷款1020.83亿元,比年初增加96.63亿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保险机构28家。全年保费总收入4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12亿元,增长10.6%;人身险保费收入27.06亿元,增长12.3%。
 
九、城市建设
 
城乡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建成区面积99.7平方公里。新开工建设城乡基础设施项目162个,完成投资193.32亿元。马濮路建成通车。恒兴路、湖南东路下穿东环高速公路改造完成。银杏大道东延、桃冲路、三台路、雨山九区道口“平改立”、市城乡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市档案资源管理中心、市消防培训基地暨秀山消防站等一批公益性项目加快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整治改造20个,棚户区改造4547套。
 
城市绿化水平提升。全年新增绿地面积81.75公顷,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19%。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成效显着。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冶华天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9%,高新技术企业406家,民营科技企业536家,新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87家。承担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3项,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5个。成功举办第四届全球创客(马鞍山)大赛。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3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市高等院校6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628所;其中,幼儿园287所,小学224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普通中学105所。省一类幼儿园10所,省示范高中11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5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9.84万人、教职工2.44万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6.55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8.51%。
 
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施引智项目10项,入选省“外专百人计划”项目1人。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申请100项。获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4个。新增享受国贴省贴待遇8人,省战略新型产业领军人才20人。举办国家级、省级高研班6个,实施海外赤子回国行动计划项目1个。开展第四届首席技师选拔和“名师带高徒”活动,认定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选拔名师25人、命名表彰市首席技师21人。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成功举办第30届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第12届李白国际户外旅游节等群众活动。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7家,藏书211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1个;文化馆7家;综合档案馆7家,总建筑面积2.57万平方米,档案资料206.18万卷(件)。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全市卫生机构10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434所,病床9636张,卫生技术人员1.31万人。以乡镇为单位四苗、五苗接种率99.5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5.47%。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参加省常规项目比赛获得奖牌362.5枚;其中,金牌160.5枚、银牌87.5枚、铜牌114.5枚。第十四届安徽省运动会上,我市代表团总得分荣获第3名。成功举办马鞍山首届体育嘉年华等千人以上体育活动20项。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40种矿种;其中,金属矿产9种,非金属矿产29种,水汽矿产2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7种;其中,金属矿产3种,非金属矿产24种。
 
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建或改造绿色长廊40公里、长江防护带新造林180亩。PM2.5平均浓度为44.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71.4%,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新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1.64公里、污水管网42.42公里。完成黑臭水体整治28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3人,没有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9.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4.24万人,乡村人口114.87万人。据抽样调查,全市常住人口233.7万人;城镇化率68.25%,比上年提升0.36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1.52‰,死亡率5.89‰,自然增长率5.63‰。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82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08元,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67元,增长9.9%。
 
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个人存款余额116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活期存款280.78亿元,增长1.0%;定期及其他存款882.71亿元,增长16.1%。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就业7.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98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394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2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7.0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0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1.14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9.92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52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4.07万人,参保率94.2%。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实现即征即保,参保人数16.6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推进。全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88万人次,支付低保金3.64亿元。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社区、村全覆盖。新增养老机构项目4个、养老床位1089张。社会收养性福利床位数2.03万张;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3万人;接受社会捐赠630.8万元;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40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769个。福利彩票销售2.65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7968.2万元。实现到贫困村、到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全面完成1551人的年度脱贫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