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年鉴2004(PDF)

2010-10-24 未知

文件类型:PDF扫描

授权方式:共享软件

界面语言:简体中文

软件等级:★★★☆☆

当这本《年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刻,《中国城市年鉴》已经走过了整整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年鉴》见证了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它的成长壮大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城市理论研究者和城市工作者的多方热情关注,值此《年鉴》出版二十周年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城市年鉴编辑委员会向各级领导、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真挚的感谢!二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但这二十年,是不同凡响的二十年,是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二十年,也是创造中国历史辉煌的二十年。城市是经济、社会、文化的载体,让我们特别感到有意义的是,这二十卷《年鉴》,真实记录了中国城市二十年改革开放、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起到了城市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重要作用,《年鉴》也因此成为研究中国城市二十年发展历程的有价值的、综合性的工具书,并受到了多方面的好评,在全国《年鉴》评比中多次获奖。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引下,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的城市发展迈向一个新阶段,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到2003年底,全国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04475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9.6%,城市人均接近2000美元。城市已成为各个区域经济、政治、文化、信息的中心,充分显示了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地位和强大的带动作用。在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理念的推进下,我国的城市发展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呈现出新的特征与趋势。城市发展首要的是在于活力和魅力,所谓活力,就是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要有适应这种体制和机制的法制化管理的政府职能和行为;所谓魅力,就是城市特色和个性,城市魅力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当前,城市发展是处在竞争的年代,城市之间不仅是比增长速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比发展质量,比城市竞争力,比城市功能,比生态环境,比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城市建设的理念要以人为本,要人性化与人本化,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力。城市要合理节约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关专家预测,今后20年,我国每年都将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预计20 }- 30年后,城镇人口总量将由现在的5亿多达到10亿左右。对如此庞大的新增城镇人口,除原有城镇扩大规模外,势必还会增设一些新的城镇。因此,城市化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的战略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三者是相互促进的整体,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与增多,《中国城市年鉴》工作的重要性也愈加突出。尽管《年鉴》在过去二十年取得了不少成绩,并得到了广大城市工作者的好评,但我们仍然需要坚持不懈地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城市发展的脉搏和规律,探寻城市发展的方向。因此,需要在城市发展的理论创新上有所作为,在城市经营的经验推广上有所贡献,在中外城市交流的开拓上有所建树。我相信,在全国城市市长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各界人士的多方关注下,在城市问题研究专家和广大读者的鼓励下,《中国城市年鉴》一定会办得更好,更有特色。

下载本站资源,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