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年鉴1992(PDF)

2011-03-05 未知

文件类型:PDF扫描

授权方式:共享软件

界面语言:简体中文

软件等级:★★★☆☆

1991年,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第八个五年计划在第一个执行年就取得了高速发展的好成绩,圆满完成计划的各项指标,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方兴未艾,“八五”人口发展计划的第一年,除广西等少数省区没有完成控制计划外,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顺利完成了人口控制计划,在第三次出生高潮已经开始进入峰顶阶段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相当不容易的,有些省还出现了人口负增长的点,人口老龄化仍在加速发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接近1个亿,一些省市出现了老龄化的城区或县,老年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些率先进入老龄化社区的主要矛盾,生产年龄人口仍处于继续增长的态势,就业压力仍然相当严重,剩余劳动力冲击大城市市场的矛盾更加突出,流动人口大军继续膨胀,交通、运输、住房、就学、就医、生态环境等许多问题益加尖锐。中国的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总人口规模每年仍以1300-r1500万的绝对量继续扩大,预计要增长到15亿才有可能静止下来。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对策和措施。因此,本年鉴1992年版的一大特色就是如实地反映出这一年度内的有关人口事件和中央、地方的重要举措。(一)在重要文献(部分)中,着重辑入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实践证明,这些重要举措对深入计划生育改革、进一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读者可以从本年鉴第1<部分“概括和综述”的文章中找到证据。需要说明的是,港、澳、台1991年的人口变动分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及时取得稿件,只好暂虚其位。(二)“人口普查”部分,辑入了国家统计局关于第四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第1号至第10号公报。这其中,有的在1990年即已公布,为什么本年鉴还要辑入呢?这是出于以下考虑:第1~第10号公报是依据数据机器录入汇总的时间程序先后公布的,大部分公布于1991年,我们为保持其完整性,所以全部编入。另外,考虑到人口性别比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本期还辑入了第四次人口普查手工汇总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人口和性别比,同时编入了四普10纬机器汇总资料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市、镇人口数据,按与户主关系分的家庭户人口数,农业、非农业人口数,各民族人口数及民族分性别人口数。(三)“人口统计万部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保留并扩大城乡人口的统计资料,如全国历年城乡人口数、农业非农业人口数、市数和人口数、镇数和人口数,分年份的市镇人口数。此外,新增加了1978 1990年全国卫生与健康统计。其中包括19881990年部分市、县及分性别的前10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987-r1990年部分市、县恶性肿瘤死亡率,以及妇幼保健资料。这部分数据资料来自卫生部统计处。它们虽然不是直接反映人口变动的人口学资料,但却与人口变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丰富了人口统计的内容。因此,我们决定在“人口统计”部分作一点尝试,即将与人口素质有关的、能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辑入。这 种尝试是否成功,还有待读者品评。(四)“计划生育”部分,在1991年辑入内容的基础上,1992年版又辑了2喻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不曾公布过的资料,它们有全国分家庭类型的世代规模构成,全国户主分年龄的性别构成、家庭类型构成,1970-"1987年全国分性别的平均初婚年龄,全国及分城乡的女性初婚年龄按月经初潮年龄分布,全国女性农业、非农业人口初婚年龄按月经初潮年龄分布,全国汉族与少数民族女性人口初婚年龄按月经初潮年龄分布,全国1980-r1987年分产业、文化程度、农业非农业、民族的年龄别生育率,全国流动人口及年龄分布,迁移人口及年龄分布,以及1980^ 1988年全国各类型的按计划内外划分的出生孩次分布等等。其中有许多是首次推出的全国性调查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研究价值。1992年《中国人口年鉴》组稿分工如下:第I部分“文献资料”,由沙吉才、江天水同志负责,第亚部分“综述与概况”由杨子慧、汪正鸣同志负责,第l部分“人口普查”,由汪正鸣同志负责,第1P部分“人口统计”由司秀、王维志、宋黎明同志负责,第v部分“计划生育”由杨子慧同志负责,赵漩同志提供数据,第砚部分“调查报告”由郭汉英同志组稿,第姐部分“中国人口与世界人口对比”由宋黎明同志负责,第植部分“人口机构与人口学者简介(部分)”由汪正鸣同志负责并加工整理,第仄部分“论着索引”由宋黎明同志负责,第g部分“大事记万由朱犁同志负责,英文目录由李小平同志负责译校,全书由杨子慧同志统稿。本期年鉴的版面设计、封面装演由宋黎明同志负责。最后要特别敬告读者:《中国人口年鉴》已经过了s个年头,首届编委会在这8年间作了大量工作,使年鉴从筹建逐渐成长为饮誉国内外的着名人口专业资料工具书。编委会所作的工作及其成就,将随着年鉴的延续载入史册。但是,8年来由于人事的频繁变动,有的顾问已经作古,有的早已离休,编委中有不少同志已调离原工作岗位,似此难以继续发挥作用。为此,1992年我们通过与各有关方面协商,并征得编委原单位同意,组建了第二届编委会(名单见扉页)。对首届顾问、主编、副主编和各位编委所作的工作,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希望继续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下载本站资源,服务器暂不能下载请过一段时间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