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统计年鉴2003年

2018-02-23 未知
2003年安徽统计年鉴 《安徽统计年鉴—2003》是一部全面反映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书收录了全省及各市、县2002年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大量的统计数据,反映“九五”时期的全省主要统计数据,重点展现了“十五”时期的各年安徽人民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安徽统计年鉴—2003》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全书中英文对照和配套出版磁质光盘。为了配合省委、省政府“富民强省”战略的需求,反映安徽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的丰硕成果,新增加了“皖江经济区域”和“芜马铜经济区域”的主要经济内容。紧跟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增加了家庭户类别、流动人口及流向、失业原因、软件开发、妇女儿童监测、残疾人事业、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环保、公路交通量、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小康水平等一系列内容。同时刊登了各部门、企业展示新成绩新风采的彩色图片。全书内容共分21个篇章和附录,即: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综合;国民经济核算;人口;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固定资产投资;能源生产和消费;财政金融保险;物价指数;城乡人民生活;城市概况;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其他;重点企业、集团、景气调查;省级和县级主要经济指标及位次。附录部分有:安徽农村小康评价;贫困县监测情况;企事业简介。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和使用有关数据,各篇章附有简要说明和主要指标解释,介绍了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本年鉴资料主要来自全省国民经济社会统计年报表和部分抽样调查资料。本年鉴中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本年鉴中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的单位因取舍不同产生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本年鉴符号使用说明:“…”表示该数据不足本表最小计量单位数:“空格”表示该项无统计数据;“#”表示其中的主要项。本年鉴的编辑出版得到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谢意!4—12 各市主要年份妇女平均初婚年龄,4—15 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比重、性别比及流向,4—18 历年全省总人口、总户数,五、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5—2 分行业从业人员数,5—5 各市分行业从业人员数,5—8 主要年份职工人数,5—11 各市专业技术人员数,5—14 各市分行业职工人数,5—17 主要年份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5—20 各市分行业职工工资总额,—23 职工平均工资,5—26 各县(市)职工人数和工资,5—29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按经济类型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 各行业按建设性质分的基本建设投资,6—10 各市分行业基本建设投资,6—13 各市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的基本建设投资,6—16 各行业按建设性质分的更新改造投资,6—19 各市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的更新改造投资,6—22 基本建设大中型及更新改造限额以上项目一览表,《安徽统计年鉴—2003》编辑委员会,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审计厅,快速发展的安徽信息产业,朝气蓬勃的安徽新闻出版业,安徽省总工会,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农垦事业管理局),与时俱进的安徽电力,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合肥市瑶海工业园区,6—25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6—28 各市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额,6—31 各市商品房屋销售情况,6—34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资产负债,6—37 各县(市)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房地产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简要说明,7—3 电力平衡表,7—6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7—9 分行业工业用水量,简要说明,8—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8—6 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8—9 各市财政支出,8—12 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来源),8—15 商业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运用),8—18 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回笼差额,8—21 安徽省上市公司数量,8—24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简要说明,9—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黄山市国家税务局,安徽省公益性项目建设管理中心,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滁州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黄山分公司,安徽省文物总店,安徽徽商农家福有限公司,安徽国通高新管业股份有限公司,9—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9—7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9—10 分部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13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类指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分公司,黄山市公路管理局,淮北市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百慧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濉溪县古饶中学,天怡企业,安徽省统计局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公报,1—1 全省行政区划,1—4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10—3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10—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9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市居民家庭就业人员年均收人,1—5 主要城市降水量,1—8 各市全年降水量,二、综合,安徽的一天,2—1 各行业机构单位数,10—13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现金支出,10—16 各调查市、县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现金收支,10—19 各调查市、县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22 农村居民按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10—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10—28 各县(市)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0—31 农村居民人均粮食收支情况,十一、城市概况,11—2 地级城市市区基本情况,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6 主要年份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2—9 九华山旅游区域主要经济指标,简要说明,3—3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6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3—9 各市国内生产总值,十二、农业,12—2 主要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1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2—8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12—1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2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3—15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项目比例,3—18 资产负债综合表,简要说明,4—3 五次全省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2—13 各市农村基层组织情况,12—16 各市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12—19 各市耕地面积,12—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12—25 各市畜产品产量,12—28 各市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12—31 各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34 各县(市)农作物产量和面积,12—37 各县(市)农业机械化及主要能源、物资消耗情况,十三、工业,13—2 工业增加值,13—5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3—8 全部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3—11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3—14 各市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13—17 各市“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3—20 各县(市)工业企业单位数和总产值,十四、建筑业,14—2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4—5 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情况,14—8 各市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的建筑业企业单位数,14—11 各市国有建筑业企业生产情况,14—14 各市国有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十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15—2 运输路线长度,15—5 地方营业铁路基本情况,15—8 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15—11 民用汽车拥有量,15—14 各市营运汽车拥有量,15—17 各市私人运输船舶拥有量,15—20 东航(安徽分公司)基本情况,15—23 各市邮电业务量,15—26 各市邮电通信电路及长途线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6—1 国内贸易基本情况,16—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购、销、存总额,16—7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数量,16—10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16—13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16—16 各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9 限额以上连锁店(公司)商品销售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7—1 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旅游,17—4 海关进出口商品分类金额,17—7 对外签订利用外资协议(合同)额,17—10 外商投资企业年末企业数、投资总额及注册资本,17—13 “三资”企业经营情况,17—16 旅游事业发展情况,17—1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17—22 国内旅游主要经济指标,17—25 各市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8—1 教育事业基本情况,18—4 高等学校分科招生数,18—7 中等专业学校分科学生数,18—10 初中毕业生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及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8—13 各级学校女学生和女教师数,18—16 各市特殊教育情况,18—19 各市小学分城乡学校数和在校学生数,18—22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情况表,18—25 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科技经费筹集和支出总额,18—28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18—31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情况,18—34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经营状况,18—37“星火”计划项目情况,18—40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授权量,18—43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18—46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18—49 广播、电视宣传基本情况,十九、体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其他,19—2 全省体育场地数,19—5 卫生机构数,19—8 卫生机构各类人员数,19—11 各市卫生机构、床位数,19—14 历届全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数,19—17 妇女参政议政状况,19—20 儿童卫生保健状况,19—23 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19—26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及处理案件情况,19—29 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案件情况,19—32 人民法院刑事一审案件收结案情况,19—35 交通和火灾事故发生情况,19—38 灾害情况,19—41 各市火灾事故情况,19—44 社会福利救济主要费用情况,19—47 各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和社会保障网络基本情况,19—50 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人数,19—53 各市基本养老保险情况,19—56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19—59 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及治理,19—62 重点调查工业分行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19—65 各市重点调查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主要统计指标解释,20—1 重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4 全省企业家信心指数,简要说明,21—3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及位次,21—6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固定资产投资及位次,21—9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工业增加值及位次,附录,附录1—2 安徽与全国科技活动基本情况比较,附录3—2 各市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情况,附录3—5 全省分县(市)农村贫困人口监测调查结果,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合肥特派员办事处,中国冶金进出口安徽公司,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合肥市少年宫,肥东县建筑业管理局,安徽省宣州产权交易所,中国统计出版社最新资料书简目2003年安徽统计年鉴
安徽统计年鉴2003年下载地址、安徽统计年鉴PDF版、安徽统计年鉴2018、安徽统计年鉴最新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