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5年

2018-03-19 未知
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是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和部署,继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被抽中地区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经过全省调查工作人员特别是近6000名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艰苦努力,调查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查清了当前我省的人口总量、地区分布、基本结构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为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的自然增长、教育、就业、迁移流动的变化情况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依据,为监测我省“小康”的进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这次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对象是在被抽中的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于2005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调查小区以及户口在本户,2005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的全部人口。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调查登记采取入户调查的方法进行。这次调查考虑对各市、县有一定代表性,在国家分配陕西样本的基础上扩大了样本量,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本次调查共涉及10个市和杨凌示范区、107个县(市、区)、1175个乡(镇、街道)、2893个村(居)委会的3772个调查小区。调查样本量7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09%。根据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漏报率为1.3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登记结束后,省统计局在对数据快速汇总的基础上,发表了《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之后,完成了调查资料的电子计算机数据处理工作,获得了更为详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科学评估。为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我们将部分数据进行了处理,按常住人口口径汇总的数据编辑出版。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设有:概要、年龄、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育、老年人口、死亡、住房等十卷。本资料所刊数据均系抽样调查的直接调查数据,未作总体推算,请读者使用数据时注意。本前言中计算抽样比(2.09%)为常住人口,未包括漏报人口,请在推算全省数据时注意。在抽样调查工作的登记、编码、录入等过程中都可能产生误差,样本的分布也存在偏差,这些都将集中反映到汇总结果中。由于本调查指标设置较多,对一些指标代表性强,而对另一些指标代表性就弱,因此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合理的数据。本资料对这些数据保留了数据处理后的原貌,没有做任何改动,请读者使用数据时加以注意。由于本次是抽样调查,少数民族数据太少,不具代表性,故此有关民族资料未编印。这次调查虽然是采取不等比例的抽样方法,但全省进行了加权汇总。本资料中各县(市、区)的数据已经按全省统一的抽样比换算。本资料中“空格”表示无该项数据。由于计算机运算中采取四舍五入的处理,个别汇总表分栏数据之和与合计数存在很小差别,并不影响数据的使用。为了帮助读者准确使用本资料,我们将《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陕西省各市和杨凌示范区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陕西省各市、县常住人口资料》(本资料为推算数,可直接使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填写说明》等文件和资料作为附件一并刊印。表1-1c 各地区分性别、户口登记状况的人口(乡村),表1-2b 各地区分性别的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人数(镇),表1-3ab 各地区分年龄、性别的人口(城镇),表1-5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表1-5c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乡村),表1-7 各地区分性别、月份的出生人口,表1-7c 各地区分性别、月份的出生人口(乡村),表1-8b 各地区分性别、月份的死亡人口(镇),表1-9a 各地区家庭户的住房间数和面积(城市),第二卷 年龄,表2-1b 全省分年龄、性别的人口(镇),表3-1 全省分年龄、性别、学业完成情况的6岁及以上人口,表3-1c 全省分年龄、性别、学业完成情况的6岁及以上人口(乡村),表3-2b 全省分年龄、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镇),表4-1 各地区按性别、行业门类分的就业人口,表4-1c 各地区按性别、行业门类分的就业人口(乡村),表4-2b 全省按年龄、性别、行业门类分的就业人口(镇),表4-3a 各地区按性别、职业大类分的就业人口(城市),表4-4 全省按年龄、性别、职业大类分的就业人口,表4-4c 全省按年龄、性别、职业大类分的就业人口(乡村),表4-5b 全省按行业门类、性别、受教育程度分的就业人口(镇),表4-6a 各地区按性别、受教育程度分的就业人口(城市),表4-7 全省按企业类型、性别、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分的就业人口,表4-7c 全省按企业类型、性别、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分的就业人口(乡村),表4-8b 各地区按性别分的正在工作人口的工作时间(镇),表4-9a 全省按年龄、性别分的正在工作人口的工作时间(城市),表4-10 全省按单位或经营活动类型、性别分的正在工作人口的工作时间,表4-10c 全省按单位或经营活动类型、性别分的正在工作人口的工作时间(乡村),表4-11b 各地区按性别分的不在业人口(镇),表4-12a 全省按年龄、性别分的不在业人口(城市),第五卷 婚姻,表5-1b 全省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镇),表5-2a 全省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的人口(城市),表5-3 全省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初婚年龄的人口,表5-3c 全省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初婚年龄的人口(乡村),表5-4b 2005年分地区平均初婚年龄(镇),表6-1 各地区的家庭户规模,表6-2ab 各地区家庭户类别(城镇),表6-4 全省家庭户户主年龄、性别构成,表6-4c 全省家庭户户主年龄、性别构成(乡村),表7-1a 各地区分性别、孩次的出生人口(2004.11.1-2005.10.31)(城市),表7-2 全省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4.11.1-2005.10.31),表7-2c 全省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4.11.1-2005.10.31)(乡村),表7-3b 各地区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及总和生育率(镇),表7-5 各地区按存活子女数分的15-64岁妇女人数,表7-7a 全省分年龄、性别的独生子女数(城市),表7-8 各地区0-30岁独生子女数,表7-8c 各地区0-30岁独生子女数(乡村),表8-1ab 各地区分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口(城镇),表8-3 各地区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口,表8-4ab 全省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口(城镇),表8-5b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口(镇),表8-6ab 全省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口(城镇),表8-8 全省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口,表9-1 各地区分性别、年龄的死亡人口(2004.11.1-2005.10.31),表9-2a 各地区分性别的死亡人口和死亡率(2004.11.1-2005.10.31)(城市),表9-3 全省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4.11.1-2005.10.31),表9-3c 全省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4.11.1-2005.10.31)(乡村),第十卷 住房,表10-2 全省按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分的家庭户住房状况,表10-2c 全省按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分的家庭户住房状况(乡村),表10-4 各地区家庭户按住房建成时间分的住房状况,表10-5ab 各地区家庭户住房设施状况(城镇),表10-7 各地区家庭户按住房来源分的户数,表10-8ab 各地区家庭户按月租房费用分的户数(城镇),表10-10 全省按户主的职业、住房来源分的家庭户户数,表10-11a 全省按户主的职业分的家庭户住房状况(城市),表10-12 各地区按住房来源分的同时拥有厨房和厕所的家庭户户数,表10-13ab 全省按家庭月收入、住房来源分的家庭户户数(城镇),2005年西安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咸阳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汉中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商洛市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方案,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填写说明2005年陕西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
陕西省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5年下载地址、陕西省人口抽样调查资料PDF版、陕西省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18、陕西省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最新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