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2005年
2005年中国人口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了第三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获取了丰富翔实的人口调查数据。《2005中国人口》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论述了中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可供各级领导、人口工作者和关心中国人口问题的读者参考。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大力协助。尽管我们为完成本书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4.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6.婚姻依然普遍与稳定,二、性别年龄结构,2.分年龄人口性别比基本上随年龄升高逐渐下降,4.少儿人口性别比乡村高于城镇,6.未婚人群尤其是大龄未婚人群以男性为主;乡村未婚婚龄人口的性别比远远高于城镇,8.中国将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10.“人口红利”时期还将持续20年,三、生育水平,2.各省生育率降低的同时,差异仍然明显存在,4.生育模式发生了革命性改变,四、死亡水平,2.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死亡率差异非常明显,4.人口的分年龄死亡率呈现出典型的J形低死亡模式特征,五、婚姻与家庭,2.女性未婚比例低,有配偶比例高,离婚比例低,丧偶比例高,4.乡村人口初婚早,离婚比例低,丧偶比例高;男女未婚比例的城乡差异方向相反,6.不同职业人口的婚姻状况各有特点,8.城镇家庭的立户水平高于乡村家庭,10.典型的家庭户类型是三人户和二代户,六、老年人口,2.男性老年人健康状况好于女性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中女性老年人占58%,4.低年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最强,半数9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二)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1.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养老,但其比例已经明显下降,3.男性老年人主要靠劳动收入,女性老年人主要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5.依靠劳动收入的主要是低年龄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基本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七、流动人口,2.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增大,4.大城市和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人口为主,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则以省内流动人口为主,6.跨省流动人口的来源地分布较流入地分布更为分散,来源地以四川、广东、广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主,8.不同区域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度存在较大差别,10.全国流动人口平均外出流动时间接近5年,八、世界人口,2.在人口转变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生育率和死亡率仍表现极大差异;2005年总和生育率从尼日尔的8.0到波兰的1.2不等,平均预期寿命从日本的82岁到波兹瓦那的35岁不等,4.国际迁移人口占世界人口3%,每年有近300万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表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表3 各地区的年龄构成和抚养比,表5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表7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5年中国人口
中国人口2005年下载地址、中国人口PDF版、中国人口2018、中国人口最新版
中国人口2005年下载地址、中国人口PDF版、中国人口2018、中国人口最新版
下载地址
下篇:中国人口年鉴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