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统计年鉴2006年

2018-03-26 未知
2006年安徽统计年鉴 《安徽统计年鉴—2006》是一部全面反映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书收录了全省及各市、县2005年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大量的统计数据,反映了“九五”时期的全省主要统计数据,重点展现了“十五”时期安徽人民在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安徽统计年鉴—2006》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全书中英文对照和配套出版磁质光盘。为了反映安徽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得的丰硕成果,配合和服务于本省“十一五”发展战略要求,新增加了反映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自然资源、土地状况、城市环保,以及京九沿线、淮海经济区各省分市经济指标对比内容。紧跟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步伐,增加了1%人口抽样调查流动人口及流向、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妇女儿童监测、残疾人事业、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环保、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等内容。同时展示了安徽十强县风彩,开发区、县区经济发展面貌,各部门、企业取得新成绩的彩色宣传图片。全书内容共分23个篇章和附录,即: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综合;国民经济核算:人口;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固定资产投资;能源生产和消费;财政金融保险;物价指数;城乡人民生活;城市概况;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对外经济贸易;旅游业;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其他;重点企业、集团、景气调查;省级和县级主要经济指标及位次。附录部分有:贫困县监测情况。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和使用有关数据,各篇章附有简要说明和主要指标解释,介绍了统计范围和统计方法。本年鉴资料主要来自全省国民经济社会统计年报表和部分抽样调查资料。本年鉴中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本年鉴中部分合计数或相对数的单位因取舍不同产生计算误差未作机械调整。本年鉴符号使用说明:“…”表示该数据不足本表最小计量单位数;“空格”表示该项无统计数据;“#”表示其中的主要项。本年鉴的编辑出版得到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致谢意!财政收入,道路长度,《安徽统计年鉴2006》编辑委员会,编辑说明,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第一县当涂,淮上明珠 凤凰故里凤台县,皖东璀璨明珠天长市,崛起中的枞阳,汉家旧县 江左名区泾县,霍山县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巢湖市居巢区,经济建设新亮点 开发区,快速崛起的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省财政厅,快速发展的安徽商,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招商银行合肥分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合肥营业管理部,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安徽省分公司,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简要说明,1—3 自然状况,1—6 主要城市降水量,1—9 各市水资源总量,第二篇综合,安徽的一天,2—1 各行业机构单位数,2—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7 皖江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10 淮海经济区各省分市主要经济指标,简要说明,3—3 安徽生产总值指数,3—7 安徽生产总值构成项目,3—10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3—13 各市生产总值,3—16 居民消费水平,主要统计指标解释,4—1 历年主要人口指标,4—4 各市主要年份总人口文盲率,4—7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4—10 各市人口年龄结构,4—13 各市2004—2005学年小学初中入学率状况,4—16 各市主要年份妇女平均初婚年龄,4—19 各市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比重、性别比及流向,4—22 历年全省总人口、总户数,4—25 各市、县、区户数、人口数,简要说明,5—3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的从业人员数,5—6 各市私营企业年末从业人员数,5—9 各市职工人数,5—12 分行业年末职工人数,5—15 主要年份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5—18 主要年份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5—21 各市职工工资总额,5—24 各市职工平均工资,5—27 职业介绍机构基本情况,5—30 按受教育程度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第六篇固定资产投资,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6—5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6—8 全社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11 各市分行业城镇建设项目投资,6—14 各市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的城镇建设项目投资,6—17 房地产开发投资,6—20 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状况,6—23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6—26 各市按用途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额,6—29 各市商品房屋销售情况,6—32 各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的资产负债,6—35 各县(市)城镇建设项目、房地产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简要说明,7—3 电力平衡表,7—6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7—9 分行业全社会工业用电量,第八篇财政、金融、保险,8—2 财政收入占安徽生产总值的比重,8—5 各项税收收入,8—8 各市财政收入,8—11 各县(市)财政支出,8—14 金融机构本外币合并信贷收支表,8—17 金融机构现金投放回笼差额,8—20 安徽省上市公司数量,8—23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简要说明,9—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9—6 调查市、县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9—9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9—12 工业品出厂价格轻重工业分类指数,9—15 房地产价格指数,简要说明,10—3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10—6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9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现金收入,10—12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性支出构成,10—15 各调查市、县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现金收支,10—18 各调查市、县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10—21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情况,10—24 农村居民家庭按人均纯收入分组,10—28 各县(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支情况,10—31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1—1 地级城市基本情况,11—4 地级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简要说明,12—3 生活污染物排放,12—6 重点调查工业分行业废气排放及处理,12—9 各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12—12 各市城市空气质量指标,12—15 各市水资源情况,12—18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12—21 各市土地利用情况,12—24 森林资源情况,12—27 各市造林面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3—1 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基本情况,13—4 农田水利建设,13—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构成,13—10 主要年份耕地面积,13—13 各市农村基层组织情况,13—16 各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及构成,13—19 各市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用电情况,13—22 各市主要农产品产量,13—25 各市畜产品产量,13—28 各市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13—31 各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3—34 各县(市)农作物产量和耕地面积,13—37 各县(市)农业机械化及主要能源、物资消耗情况,第十四篇工业,14—2 工业增加值,14—5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8 全部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4—11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14—14 各市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14—17 各市“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4—20 各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5—1 建筑业企业概况,15—4 集体经济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7 建筑业企业主要生产指标,15—10 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完成情况,15—13 各市按经济类型和行业分的建筑业总产值,15—16 各市建筑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6—1 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16—4 地方营业铁路基本情况,16—7 全社会水路分货类运输量,16—10 公路线路年底到达数,16—13 主要年份民用车辆拥有量,16—16 各市私人汽车拥有量,16—19 国、省道公路交通量,16—22 全省机场运输业务量,16—25 邮电业务基本情况,16—28 邮电局所数及邮递线路,16—31 各市邮电通信设备年末拥有量,第十七篇国内贸易,17—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基本情况,17—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额,17—8 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17—11 各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从业人数,17—14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7 各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情况,第十八篇对外经济贸易,18—2 海关出口商品分类金额,18—5 安徽省同各国(地区)进出口总额,18—8 实际利用外资额,18—11 各市外商投资企业年末企业数、投资总额及注册资本,18—14 各市商品进出口总额,第十九篇旅游,19—2 各市旅游星级饭店(宾馆)住宿设施情况,19—5 国内旅游情况人数结构,19—8 国内旅游人均花费,19—11 国家级九华山风景区旅游事业发展情况,19—14 自然保护区,简要说明,20—3 普通高等学校分科在校学生数,20—6 普通高等学校分科专任教师数,20—9 技工学校数和学生数,20—12 各级学校教师负担学生数,20—15 各市中等专业学校情况,20—18 各市普通中学分城乡招生数和毕业生数,20—22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情况表,20—25 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科技经费筹集和支出总额,20—28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情况,20—31 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情况,20—34 省级以上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20—37 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情况,20—40 高技术产业技术装备及科技机构情况,20—43 各省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20—46 省级监督抽查产品质量情况,20—49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授权量,20—52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55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20—58 广播、电视宣传基本情况,第二十一篇体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其他,21—2 全省体育场地数,21—5 卫生机构数,21—8 卫生机构各类人员数,21—11 各市卫生机构、床位数,21—14 历届全省人民代表大会人数,21—17 妇女参政议政状况,21—20 儿童卫生保健状况,21—23 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21—26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及处理案件情况,21—29 检察机关直接立案侦查案件情况,21—32 人民法院刑事一审案件收结案情况,21—35 交通和火灾事故发生情况,21—38 灾害情况,21—41 各市火灾事故情况,21—44 社会福利救济主要费用情况,21—47 各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网络基本情况,21—50 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人数,21—53 各市基本养老保险情况,第二十二篇重点企业、集团、企业景气调查,22—2 企业集团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23—1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生产总值及位次,23—4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及位次,23—7 全国分省(市)主要年份工业增加值及位次,附录,附录1—2 各市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情况,中国统计出版社最新资料书简目,3—4 安徽生产总值指数2006年安徽统计年鉴
安徽统计年鉴2006年下载地址、安徽统计年鉴PDF版、安徽统计年鉴2018、安徽统计年鉴最新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