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

2018-04-04 未知
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2006》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近二十年和其他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年鉴正文内容分为25个篇章,即:1.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2.综合;3.国民经济核算;4.人口;5.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6.固定资产投资;7.能源;8.财政;9.价格指数;10.人民生活;11.城市概况;12.环境保护;13.农业;14.工业;15.建筑业;16.运输和邮电;17.国内贸易;18.对外经济贸易;19.旅游;20.金融业;21.教育和科技;22.文化、体育和卫生;23.其他社会活动;24.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25.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同时附录两个篇章:1.台湾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2.我国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同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比较。为方便读者使用,各篇章前设有《简要说明》,对本篇章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予以简要概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本年鉴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除行政区划、国土面积和森林资源外,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统计是构成国家统计总体的一部分。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原则,香港、澳门与内地是相对独立的统计区域,根据各自不同的统计制度和法律规定,独立进行统计工作。本年鉴中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资料分别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提供,国家统计局进行编辑。与2005年版《中国统计年鉴》相比较,本年鉴在统计内容和编辑上主要做了如下修订:1.在《综合篇》和《人民生活篇》,增加了按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分组的资料。分组方法如下:东部地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海南省;中部地区: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地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2.在《人口篇》,将原来千分之一人口变动调查资料替换为2005年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并第一次增加按地区分组的城乡人口数。3.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增加了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行业构成资料和全口径工业主要统计指标按注册登记类型、按行业分组的资料,并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部分工业产品产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及相关的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调整。同时,还将去年因经济普查而简化的工业、建筑业、房地产投资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资料恢复为正常年报内容。本年鉴所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本年鉴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本年鉴凡带有续表的资料,有关注解均列在最后一张续表的下方。符号使用说明:年鉴各表中的“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数据不详或无该项数据;“#”表示其中的主要项;“*”或“①”表示本表下有注解。1-3自然资源,1-6主要河流基本情况,1-9湖泊面积,1-12主要矿产基础储量,1-15主要城市平均气温(2005年),1-18主要城市日照时数(2005年),简要说明,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2-6按区域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5年),2-9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和人口(2005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3-1国内生产总值,3-4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7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3-10地区生产总值项目结构(2005年),3-13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3-16各地区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2005年),3-19国际收支平衡表(2005年),3-22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2002年),3-25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2003年),简要说明,4-3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005年),4-6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4-10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3按行业分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5年),14-16按行业分“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5年),14-19“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5年),14-22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25工业产品产量,15建筑业,15-2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5年),15-5各地区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5年),15-8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主要统计指标解释,5-1就业基本情况,5-4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7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分职工人数(2005年底),15-12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2005年),15-15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2005年),15-18各地区按资质等级分总承包建筑业总产值(2005年),15-21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承包工程完成情况(2005年),15-24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资产(2005年),5-10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数(年底数),5-13各地区按行业分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2005年底),5-16各地区个体就业人数(2005年底),5-19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15-27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负债(2005年),15-30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005年),15-33各地区按资质等级分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2005年),15-36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2005年),15-39勘察设计机构和人员数(2005年),5-22各地区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25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28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简要说明,6-3各地区按经济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6-9各地区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和价值,6-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6-15城镇各行业投资资金来源和新增固定资产(2005年),15-42建设工程监理营业收入(2005年),简要说明,16-3各地区运输线路长度(2005年底),16-6客运量,16-9货物周转量,16-12各地区客运量(2005年),16-15各地区货物周转量(2005年),16-18国家铁路客、货车拥有量,16-21铁路主要干线客货运输量(2005年),16-24国家铁路运输主要财务指标,16-27私人汽车拥有量,16-30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16-33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6-36民用航空航线及飞机架数,16-39邮电业务基本情况,16-42电信主要通信能力(年底数),17国内贸易,17-2消费品市场交易情况,17-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数,6-17各地区按项目规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20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新增固定资产,6-23按行业分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2005年),17-8按行业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05年),17-11各地区星级住宿业经营情况,17-14按行业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资产及负债(2005年),17-17限额以上零售企业资产及负债,17-20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05年),17-23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7-26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6-27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主要指标,6-30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6-33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金来源,6-36商品房屋销售情况,6-39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产负债,6-42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7-1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17-27按业态分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30按业态分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33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连锁住宿企业基本情况,17-36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分类情况(2005年),7-6电力平衡表,7-9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2004年),7-12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8-1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18-4按贸易方式分货物进出口总额,18-7进出口货物分类金额,18-10进口主要货物数量和金额,18-13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18-16按国别(地区)分实际外商投资额,7-15各地区电力消费量,8财政,8-2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8-5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8-8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8-11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8-14各地区财政收入(2005年),8-17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8-20国家财政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8-20按主要国别(地区)分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18-23按国别(地区)分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简要说明,19-3按性别、年龄和事由分外国入境旅游人数,19-6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主要统计指标解释,9-1各种价格指数,9-4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05年),9-7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金融业,20-2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来源),20-5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0-8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20-11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20-14外资银行资产负债表(年底余额),20-17上市公司数量,20-20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2005年底),21教育和科技,9-8各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9-11各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1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17房地产价格指数,10人民生活,10-2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10-5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8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5年),10-11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2005年),10-14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5年),10-17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5年底),10-20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21-3各级各类学校数,21-6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1-9分学科研究生情况(2005年),21-12成人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2005年),10-22各地区按来源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5年),10-25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10-28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5年),10-31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2005年),10-34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5年底),21-17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基本情况(2005年),21-20职业初中学校和学生情况(2005年),21-23各类技工学校情况(2005年),21-26各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机构)教职工情况(2005年),21-29各地区普通高中基本情况(2005年),21-32各地区普通小学基本情况(2005年),21-35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2005年),21-38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1-41高技术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投入情况(2005年),21-44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21-47按国别(地区)分国外专利申请受理数及授权数(2005年),21-50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5年),21-53各地区测绘资料提供情况(2005年),21-56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情况,21-59各地区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情况(2005年),22文化、体育和卫生,22-2文化、文物单位数,22-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业务活动及经费情况(2005年),22-8摄制电影片产量,22-11广播、电视宣传基本情况(2005年),10-36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11城市概况,11-2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社会经济指标(2005年),11-5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22-13各地区少年儿童读物类图书和课本出版情况(2005年),22-16各地区录音制品出版情况(2005年),22-19我国与外国体育活动交往情况,22-22运动员分项创世界纪录情况(2005年),22-25卫生机构人员数,22-28医院、卫生院平均每院床位和人员数,22-31卫生机构各类人员数,22-34城市前十位疾病死亡原因及构成(2005年),22-37卫生总费用,简要说明,23-3妇联干部情况,23-6律师、公证和调解工作基本情况,23-9调解民间纠纷分类,23-12公安机关受理、查处治安案件数,23-15各地区交通事故情况(2005年),11-9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2005年),11-12各地区城市园林和绿地(2005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2-1环境保护基本情况,12-4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2005年),12-7全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2005年),12-10主要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5年),12-13按行业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2005年),12-16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2005年),12-19各地区森林资源情况,12-22各地区湿地面积,12-25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12-28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12-3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2-34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13农业,13-2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13-5各地区耕地面积,13-8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电量,13-11各地区水利设施和除涝、治碱面积(2005年),13-14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土地经营情况(2005年底),13-17主要农产品产量,13-20牲畜饲养情况,13-23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13-26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畜产品及水产品,13-29国营农场基本情况,简要说明,23-18检察机关审查批准、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和提起公诉被告人情况(2005年),23-21人民法院审理刑事一审案件收结案情况(2005年),23-24人民法院审理合同纠纷一审案件收结案情况(2005年),23-27收养、救助类单位情况,23-30社会福利企业基本情况,23-33按企业、事业、机关分的离休和退休费,23-36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39分地区基本养老保险情况(2005年),23-42残疾人事业基本情况,14-4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5年),14-7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5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24-1主要统计指标概览,24-4按地区类别及路边情况划分的大气质量(2005年),24-7劳动人口及失业状况,24-10本地生产总值,24-13支出法本地生产总值,24-16香港国际投资头寸(期末头寸),24-19按楼宇种类划分的新落成私人楼宇,24-22按居所租住权划分的家庭住户数目,24-25通讯及互联网服务,24-28商品转口的主要来源和去向,24-31按主要目的地和来源地划分的服务出口及进口,24-34按母公司的国家/地区划分的驻港地区总部公司数目,24-37政府储备结余(一般收入帐目及各基金),24-40按用途划分的公共开支,24-43股票价格指数、证券交易成交额及市场总值,24-46按年龄/教育程度/经济活动身份划分的2003年至2005年曾使用个人计算机的10岁及以上人士数目,24-49按行业/就业人数类别划分的2003年至2005年有通过电子途径预订或购买、获取、售卖或递送货物、服务或资料划分的机构单位数目,24-52医疗卫生条件,主要统计指标解释,25-1主要统计指标概况,25-4经济活动人口及失业状况,25-7本地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25-10生产法本地生产总值结构,25-13按用途划分的获批准新动工私人房屋单位及建筑面积,25-16集装箱流量,25-19主要商品进出口总额,25-22财政支出,25-2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100),25-28按各类型教育机构统计的学生人数,25-31社会保障基金发放次数及金额,附录1-1主要统计指标概况,附录1-4本地居民生产总值,附录1-7农业生产指数,附录1-1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附录1-13铁路和公路客货运量,附录1-16商品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附录1-1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附录1-22政府公债,附录1-25入学率和教育经费,14-9按行业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5年),附录2-1国土面积和人口,附录2-4农业生产指数(2005年),附录2-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国统计出版社最新资料书简目,4-11各地区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分的人口(2005年),4-14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005年),4-17各地区家庭户按住房来源分的户数(2005年)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下载地址、中国统计年鉴PDF版、中国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年鉴最新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