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2007年
2007年2007中国人口 《2007中国人口》利用2007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论述了中国的人口现状和发展态势,并对我国改革开放3。年来的人口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可供各级领导、从事人口工作和关心中国人口问题的读者参考。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基本国情国力调查。调查开展以来,采集了大量的人口信息,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丰实的统计信息,受到广泛的好评。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大力支持。尽管我们为完成该书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3.区域间人口规模和变动差异显著,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5.总人口性别比略有下降,出生人口性别比依然偏高,二、性别年龄结构,2.少年儿童人口性别比较高,分年龄人口性别比随年龄上升而下降,4.人口老龄化持续快速上升,城乡差异明显,6.总人口抚养比仍然较低,地区抚养比差异较大,1.中国持续稳定地处于低生育水平,3.生育率的老龄化趋势明显,1.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人口粗死亡率持续上升,五、婚姻与家庭,2.30岁以下人口未婚比例上升,中年人口离婚比例上升,老年人口丧偶比例下降,4.城乡男女婚姻状况差异大,教育程度影响是主因,6.儿童和老人户主率提高;年龄别户主率性别差距较大,8.有老年人的家庭户比例增加;城乡存在差异,1.文盲率继续下降,地区间文盲率差异仍然巨大,3.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女性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关注,5.人口文化素质继续提高,城乡受教育程度差距仍然较大,7.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差距还很大,(一)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2.流动人口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4.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显著,北京流动人口文化程度居全国之首,6.68.47%的流动人口为农业户口,(二)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2.京津沪粤浙流入人口以跨省为主,4.粤京沪浙闽流入人口占当地常住人口比例均逾10%,6.三成跨省流动人口来自川皖豫,第二篇 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人口发展,1.30年来我国人口性别比基本保持在106左右,3.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第二次生育率转变,3.城市地区:中国的极低生育率,1.30年来我国粗死亡率持续稳定处于低水平,3.死亡率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1.平均初婚年龄呈上升趋势;未婚、丧比例下降;有偶、离婚比例上升,3.高龄老年人口丧偶问题突出,5.空巢家庭增多,“空巢”时间增长,1.人口粗文盲率持续下降,3.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1.数据来源及流动人口口径的界定,附录一 世界人口状况,2.2007年世界人口平均生育率为2.7,平均预期寿命为68岁;生育率最低和预期寿命最高的国家都在东亚地区,附录二 2007年中国主要人口数据,表2 各地区城镇人口数及比重,表4 各地区的年龄构成和抚养比,表6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表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人口,表10 全国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表12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7年2007中国人口
中国人口2007年下载地址、中国人口PDF版、中国人口2018、中国人口最新版
中国人口2007年下载地址、中国人口PDF版、中国人口2018、中国人口最新版
下载地址
上篇:郴州统计年鉴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