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统计年鉴2009年
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 《广东统计年鉴-2009》(下简称《年鉴》)系统收录了全省及各市、县(区)2008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1978年以来各个主要时期全省的一些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年鉴》正文内容分为22个篇章,即:1.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2.综合;3.国民经济核算;4.人口;5.从业人员和职工工资;6.固定资产投资;7.能源;8.财政、银行和保险;9.价格指数;10.人民生活;11.农业;12.工业;13.建筑业;14.运输和邮电;15.国内贸易;16.对外经济;17.旅游;18.教育、科技和文化;19.体育、卫生、社会福利、环保和其他;20.区域经济主要指标;21.城市主要经济指标;22.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同时,附录有4个篇章:1.部分省(市)主要统计指标;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统计资料;3.中国台湾省主要统计指标;4.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统计资料。本《年鉴》在内容上主要做了如下修订:1.2008年部分专业以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代替年报,因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尚未公布,这部分专业2008年改用快报数据,无快报数据的暂时空缺,各相关栏目均已作具体说明。2.在各篇章分市表中增加了珠江三角洲、东翼、西翼、山区四大经济区域数据。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九市;东翼包括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四市;西翼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市;山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五市。3.在《能源篇》中,增加了2005年以来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资料。本《年鉴》资料主要来自政府各级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的各种定期统计年报表和抽样调查资料;部分资料来自中央部属单位和省属各主管部门。附录资料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整理。资料中所使用的度量衡单位,除灌溉、播种面积照顾我国使用习惯继续用“亩”为单位外,其余均采用国际统一标准计量单位。本《年鉴》中计算的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均用“水平法”。本《年鉴》统计表中的符号使用说明:“…”表示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表示其中主要项;“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详或无该项数据;“①”表示本表下有注解。本《年鉴》在整理编辑过程中,得到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1-3 各地区年平均气温,1-6 各市土地面积和人口密,2-1 各部门机构数,2-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2-7 按行业和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法人单位数(2008年),2-10 各市按注册类型分法人单位数(2008年),2-13 重点企业集团财务指标,2-16 企业家信心指数(2008年),2-19 主要行业大类企业景气指数(2008年),2-22 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3-1 地区生产总值,3-4 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3-7 地区生产总值项目结构,3-10 最终消费及构成,3-13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消费水平指数,3-16 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3-19 各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08年),3-22 各市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2008年),3-25 各市人均生产总值指数,四、人口,4-3 人口自然变动情况,4-6 各市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主要统计指标解释,5-2 从业人员年末人数,18-19 各市县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基本情况(2008年),18-22 各类技术合同签订情况,18-25 各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和经费,18-28 文化艺术、文物事业机构数,5-5 各市按三次产业分从业人员年末人数,5-8 各市城镇单位各行业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008年),5-11 各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和在岗职工工资(2008年),5-14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2008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5 各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8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6-11 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指标,6-14 基本建设投资效益指标,6-17 国民经济各行业更新改造主要指标(2008年),18-31 公共图书馆、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及人员数(2008年),18-34 图书、杂志、报纸出版数量,18-37 报纸出版情况(2008年),18-40 电视台宣传基本情况(2008年),十九、体育、卫生、社会福利、环保和其他,6-20 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6-23 各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2008年),6-26 各市商品房屋销售情况(2008年),7-1 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7-4 分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和原煤、电力消费量(2008年),19-4 卫生事业机构、床位和人员数(2008年),19-7 各市社会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基金征缴额和征缴率(2008年),19-10 婚姻登记情况,19-13 律师、公证、基层司法及法学教育基本情况,19-16 各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 区域主要经济指标,20-4 珠江三角洲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8年),20-7 东翼主要经济指标,20-10 山区五市主要经济指标,21-1 城市主要经济指标,7-7 各市单位GDP电耗,7-10 平均每人年生活用能源,7-13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八、财政、银行和保险,8-3 各市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 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8-9 各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8-12 人身保险公司主要指标,9-1 各种价格指数,9-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08年),9-7 居民消费定基价格分类指数(2008年),9-10 各市居民消费定基价格分类指数(2008年),二十二、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22-3 各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2008年),22-6 各县(市)区粮食产量,22-9 各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2008年),22-12 各县(市)区年末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及平均工资(2008年),附录A 部分省(市)主要统计指标,9-1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17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10-1 人民生活主要指标,10-4 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10-7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收入构成(2008年),10-10 按收入等级分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食品数量(2008年),1O-13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1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户购买农业生产资料,10-19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总支出及构成,10-22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支出,1O-25 按人均纯收入等级分的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8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1-2 农村基层组织情况,11-5 农业自然灾害情况,11-8 农村劳动力情况,11-11 农村转移劳动力情况,11-14 农村居民家庭出售主要农产品数量,11-17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11-20 农作物播种面积,11-23 各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亩产及总产量(2008年),11-26 牲畜头数及肉类产量,11-29 各市水果面积及产量(2008年),11-32 各市乡镇企业基本情况(2008年),12-1 工业主要指标,12-4 全部工业总产值和指数,12-7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和工业总产值,12-10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8年),12-13 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2-16 规模以上集体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12-19 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12-22 规模以上分行业工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12-25 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2-28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12-31 各市规模以上国有及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8年),12-34 全省工业总产值最大的50家工业企业(2008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3-2 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13-5 各市建筑业企业增加值,13-8 各市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4-2 全社会旅客运输量,14-5 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4-8 运输工具和线路拥有量,14-11 各市公路基本情况(2008年),14-14 民航航站吞吐量,14-17 港口码头泊位数,14-20 邮电通信业基本情况,15-1 国内贸易主要指标,15-4 各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 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十六、对外经济,16-3 进出口总额,16-6 广东同主要国家(地区)进出口额,16-9 出口主要商品数量和金额,16-12 各市进口总额,16-15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主要指标,16-18 私营企业进出口主要指标,16-21 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2008年),16-24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情况,16-27 一类口岸开放使用情况(2008年末),17-1 旅游主要指标,17-4 各市旅游宾馆(酒店)住宿设施(2008年),17-7 各市旅游业收入,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8-2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18-5 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在校学生数,18-8 各市普通中学情况(2008年),18-11 各市学龄儿童入学情况,18-14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平均每万在岗职工专业技术人员数,附录C 中国台湾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附录D-3 部分国家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8-16 科技成果项数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
广东统计年鉴2009年下载地址、广东统计年鉴PDF版、广东统计年鉴2018、广东统计年鉴最新版
广东统计年鉴2009年下载地址、广东统计年鉴PDF版、广东统计年鉴2018、广东统计年鉴最新版
下载地址
上篇:福建统计年鉴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