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09年

2018-06-16 未知
2009年中国西部发展报告 为贯彻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推进西部开发,促进西部发展,服务于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国家统计局、各有关部委以及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广泛收集资料,精心加工整理,认真组稿编纂了《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09》。全书分为十一篇。第一篇介绍西部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第二篇主要介绍西部各省(区、市)开发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第三篇主要介绍西部各省会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第四篇主要介绍西部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现状;第五篇主要介绍西部大企业发展状况;第六篇主要介绍西部各省(区、市)旅游发展状况;第七篇主要介绍西部扶贫进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第八篇主要介绍西部各省(区、市)农村小康建设进展情况;第九篇主要介绍历届西部博览会取得的主要成就;第十篇为西部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地(州、市)、县(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第十一篇为西部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地(州、市)、县(市)、大型企业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及排序。本书统计表中,“空格”表示无该项统计数据或该项数据不详,以及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由于受进位的影响,一些数据的合计数或相对数不一定等于分项的累加。由于使用资料较多,难以统一口径,一些专业部门的数据与综合部门的数据可能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其准确性,仍可使用。为了增强本书的时效性,本书第二篇使用了2008年的统计数据,谨此说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资料一般包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但兵团作为西博会“十三方”之一,为观察其发展状况,故将其部分资料单列。在本书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统计局、有关部(委、局)、行业协会、西部地区各有关省(区、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省(区、市)统计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驻西部各省(区、市)调查总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总队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用或参阅了2008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监测报告》、《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中国大型工业企业》、《中国开发区年鉴》、《火炬中心统计资料》、《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年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企业发展报告》、《国家西部开发报告》、《中国西部经济发报告》、《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国际统计年鉴-2009》、《中国500强企业发展报告》和西部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等资料,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范恒山、李晓西、邹东涛、刘以雷先生欣然担任本书顾问;我国著名思想教育艺术家和理论家刘吉先生欣然为本书作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应邀担任本书编委会主任;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司长李晓超、中国统计出版社社长严建辉、西部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局长、国家统计局驻西部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总队总队长应邀担任编委会副主任或委员,倾注了他们对西部大开发和西博会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为本书的出版发行增添了浓墨重彩,在此,谨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书涉及面广,编写时间紧,书中难免有遗误之处,恳请批评指正。中国娇子,竹叶青,《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09》顾问、编辑委员会、主编单位和编辑人员,西部各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改革开放三十年,四川省改革开放三十年,西藏自治区改革开放三十年,青海省改革开放三十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改革开放三十年,西部各省(区、市)货物出口总额占西部比重(2007),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贵州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陕西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第三篇 西部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西部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重庆市发展报告,昆明市发展报告,兰州市发展报告,乌鲁木齐市发展报告,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国家级高新区工业总产值(2007年),西部出口加工区发展报告,西部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007),广西壮族自治区大企业发展报告,贵州省大企业发展报告,甘肃省大企业发展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企业发展报告,西部各省(区、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07),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地区分布(2007年),第八篇 西部农村小康建设发展报告,西部农村小康建设发展报告,重庆市农村小康建设,云南省农村小康建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小康建设,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各届参展客商、代表数(2007),第十篇 西部数据,10-1-1 行政区划(2007年),10-1-4 水资源(2007年),10-1-7 各地区湿地面积(2007年),10-1-10 主要城市降水量(2007年),10-1-13 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2007年),10-2-1 全国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10-2-4 东、中、西部和东北三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2007年),10-2-7 西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2007年),10-3-1 人口城乡构成(2007年),10-4-1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2007年),10-4-4 职工工资总额及指数(2007年),10-4-7 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7年),10-5-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2007年),10-5-5 全社会住宅投资(2007年),10-5-8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07年),10-6-2 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2007年),10-6-4 财政支出、构成及指数(2007年),10-7-2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7年),10-7-5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2007年),10-8-1 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2007年),10-8-4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7年),九、工业,10-9-3 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7年),10-9-6 “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7年),10-9-9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2007年),10-9-12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主要指标占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比重(2007年),10-10-1 总承包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07年),10-10-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总收入(2007年),十一、环境保护及城市建设,10-11-3 城市供水情况(2007年),10-11-6 城市市政设施情况(2007年),10-11-9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情况(2007年),10-11-12 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2007年),10-12-2 耕地面积(2007年),10-12-5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指数(2007年),10-12-8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2007年),10-12-11 畜产品、水产品产量(2007年),10-12-14 水利设施和除涝、治碱面积(2007年),10-13-2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2007年),10-13-5 公路运输汽车拥有量(2007年),10-13-8 电信主要通信能力(年底数)(2007年),10-14-2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2007年),10-14-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销、存总额(2007年),10-14-8 限额以上批发业资产及负债(2007年),10-15-2 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2007年),10-15-5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01~2007年),10-15-8 按规模分列的酒店情况(2007年),10-16-1 普通高校基本情况(2007年),10-16-4 教育经费情况(2006年),10-16-7 图书出版情况(2007年),10-16-10 图书馆个数及藏书量、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2007年),10-17-2 卫生机构人员数(2007年),10-17-5 失业保险情况(2007年),西部各省(区、市)进入西部生产总值百强县个数所占比重(2007),11-1-1 全国各省(区、市)生产总值及指数、人均指标排序(2007年),11-2-1 西部地级(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排序(2007年),11-2-3 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百强县(2007年),11-2-6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百强县(2007年),11-2-9 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百强县(2007年),11-2-12 西部地区棉花产量百强县(2007年),三、企业风采,11-3-3 西部地区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的企业分省名单(2007年),中国统计出版社最新图书简目2009年中国西部发展报告
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09年下载地址、中国西部发展报告PDF版、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8、中国西部发展报告最新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