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年鉴2010年

2018-07-13 未知
2010年中国财政年鉴 《中国财政年鉴》(2010卷)继续坚持为读者服务,对历史负责的编辑方针,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全国财政工作情况,在保持整体架构相对稳定和内容连续性的基础上,不断充实信息量,提高权威性、史料性和实用性,使《中国财政年鉴》这部大型多功能工具书常编常新。本卷仍由重要财经文献、国家财政工作概况、地方财政工作概况、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预算案、财经统计资料、财经法规选编、财政机构人员、财政大事记和附录九部分组成,在具体内容上较之上年有如下变化: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与共和国的发展同步,新中国财政也走过了60年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为真实、完整地记录这段历史,本卷在“国家财政工作概况”中增加了“特载”栏目,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这对于更好地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开拓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全国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充分反映和如实记录这一年度重大财政改革和重要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本卷在“国家财政工作概况”的“专题”栏目中,选取了28篇专题文章予以记述,如: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及成效、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税收政策与措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目标全面完成、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政策及效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积极支持医改工作顺利启动、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积极稳妥推进农业保险工作、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主线积极推动多边财经交流与合作、“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等。同时,为了推动财政监督科学发展,更加全面的反映财政监督检查和专员办工作,本卷在“国家财政工作概况”的“司局工作”栏目中,增加了全国“财政专员办工作”内容。还在“国家财政工作概况”的“事业单位工作”栏目中,涵盖了“会计人才评价工作”内容。“财经统计资料”是《中国财政年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财经统计的服务作用,本卷统计资料根据经济社会需要和财政改革要求,部分表格也相应作了调整:1、近年来,随着预算编制方式的改进,财收支差额的口径和计算方法也相应改变。2006年以前收支差额的计算,与2006年建立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后的计算,在计算方法上有所不同,为此,在“历年财政收支”栏目中,从2009年起历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两张统计表中取消“收支差额”的比较。2、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入逐年递增,亿元县个数也从1997年的450个增加到2009年的1475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数(不含市辖区)的73.6%,为了突出体现县(市)级财政收入业绩,本卷年鉴将统计标准提高到十亿元,在“财政预算、决算”栏目中,将“财政收入超亿元县(市)统计表”改为“财政收入超十亿元县(市)统计表”。3、目前税务部门已不再使用工商税收概念,特别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税种的分类和概念已有很大变化,为了分别反映分税制改革前后的国家财政税收收入情况,在“历年财政收支”栏目中,将一张“各项税收收入”统计表分拆为两张“各项税收收入”统计表。4、由于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发生调整,2007年以后年度社会保障支出科目口径与以前年度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为此,在“社会保障”栏目中,将一张“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表”分拆为两张“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表”。5、按照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为了细划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从2009年起增加了历年“工业”和“建筑业”内容,同时增加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内容,为此,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栏目中,将一张“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及指数”统计表分拆为“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两张统计表。6、为了反映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数和指数,以及各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栏目中,取消了历年“各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统计表,增加了当年“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统计表。7、为了全面反映我国社会救助情况,调整了部分统计指标,增加了优抚安置内容,为此,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栏目中,取消了“享受补助、救济人员情况”统计表,增加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情况”统计表。8、本卷在“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栏目中,将“全社会住宅投资”统计表改为“按城乡分全社会住宅投资”统计表;将“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统计表改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指数”统计表;将“职工平均工资和指数”统计表改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指数”统计表。9、本卷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财经指标”中,增加了“外币兑换率”统计表一张;在“台湾省主要财经指标”中,增加了“主要统计指标概况”统计表一张。本卷年鉴是《中国财政年鉴》自1992年创刊以来的第19本年鉴,十多年来,财政年鉴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财政部领导、财政部各司局、各地财政厅(局)、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年鉴编辑质量逐年提高,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在此,谨向给予财政年鉴帮助和支持的所有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努力提高质量,丰富内容,搞好服务,同时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2009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财政收支及占全国和地方财政收支比重,2009年天津市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吉林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江苏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安徽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江西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河南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广东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海南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贵州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陕西省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决算总表,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包括国内外债务部分),各地区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各项税收收入(1994~2009年),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国家财政债务还本付息支出,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全国农业税负担情况,中央财政各项税收,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收入,各地区预算外资金收入,2007-2009年全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情况表,全国国有企业资产主要项目构成,全国国有企业所有者权益总额,全国国有企业盈利和亏损状况,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全国地方国有企业流动比率,中央部门管理企业主要财务指标,(三)所有者权益总额,(六)上交税金总额,1988-2009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基本情况表,1988-2009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情况表,1988-2009年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效益表,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2009年),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指数,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社会保险基本情况,外债余额,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资金运用),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2009年),旅游业发展情况,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指标,人口主要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生产法本地生产总值,香港国际投资头寸(期末头寸),商品转口的主要来源地和目的地,按主要目的地和来源地划分的服务出口及进口,政府支出(一般收入账目及各基金),医疗卫生条件,经济活动人口及失业状况,生产法本地生产总值,主要商品进口原产地和出口目的地,货币供应,医疗卫生条件,本地居民生产总值,货物进出口额,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净额,医院 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农业生产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汇储备,2009年度全国财政系统国家公务员基本情况统计表,2009年财政专业普通本科学生人数,2009年财政专业成人专科学生人数2010年中国财政年鉴
中国财政年鉴2010年下载地址、中国财政年鉴PDF版、中国财政年鉴2018、中国财政年鉴最新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