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1年

2018-08-28 未知
2011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1》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本年鉴由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负责编辑整理,并得到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本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一)综合数据;(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人口的主要数据:(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就业的主要数据;(四)2010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五)2010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六)2010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七)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八)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普查表填写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境内”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内,“境外”指我国海关关境以外。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采用了长、短两种普查表。普查表短表包括反映人口基本状况的项目,普查表长表包括所有短表项目和人口的经济活动、婚姻家庭、生育和住房等情况的项目。根据普查长表抽样工作细则,长表抽取了10%的户填报,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关于城乡的划分,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执行。本年鉴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收集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是按照实际登记直接汇总的数据,不包括人口普查漏登的人口(事后质量抽查表明人口漏登率为0.12%);不包括230万现役军人;不包括465万难以确定常住地的人口。第二部分中的表2-29至表2-44,表2-49至表2-56和第三部分的全部表是普查表长表数据,第二部分中的其余表是全部人口数据。由于长表是按户抽样并进行登记,因此人口总数以及各种人口结构数据的抽样比会存在差异,请读者使用本资料推算总体时,对采用的方法予以注意。本年鉴中收集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人口的主要数据(第二部分)和2010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第五部分),由于统计方法和口径的不同,可能不完全一致,请用户在使用时注意。本年鉴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本资料中部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问题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做机械调整。表中的“空格”表示该项统计指标数据不足本表最小单位数、数据不详或无该项数据。本年鉴在资料的整理和编排方面难免存在不足和疏误,敬请用户指正。1-3 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1-6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9 全国历年人口密度,1-12 分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5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数),1-18 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21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指数,1-24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2-1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4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7 各地区镇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0 各地区城市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3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6 各地区乡村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9 各地区镇家庭户类别,2-22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5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2-28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2-31 全国镇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2-34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7 全国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初婚年龄的人口,2-40 全国分性别、受教育程度、初婚年龄的人口(乡村),2-43 各地区分性别、孩次的出生人口(2009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镇),2-46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户口登记状况的人口,2-49 各地区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2 各地区乡村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5 全国镇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3-1 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7 按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10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3-13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6 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19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22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25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3-2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第四部分 2010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4-3 各地区分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5-2 各地区市总户数、总人口,5-5 各地区非农业、农业人口,5-8 各地区镇非农业、农业人口,第六部分 2010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6-3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6-6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同期对比,第七部分 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7-5 全部就业人数,7-8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7-11 制造业平均工资,7-13 人口主要指标,7-16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7-19 非农行业工人日工资率,7-2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7-24 人口主要指标,7-27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7-30 非农行业平均工资,7-33 消费价格指数,7-3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7-38 非农行业月工作小时,第八部分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普查表填写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填写说明,主要统计指标解释2011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1年下载地址、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PDF版、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8、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最新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