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年鉴2011年
2011年中国人口年鉴 初冬的北京,寒意渐浓,《中国人口年鉴》2011卷在这些许的寒意中,带着丝丝暖意,又一次如约与读者见面了。《中国人口年鉴》2011卷仍然秉承“收录广泛、资料浓缩、信息密集、内容权威”的一贯原则,全面、客观地反映2010年与中国人口发展相关各项事业的发展概况,以及相关各领域的研究状况。对于从事人口研究的学者和与人口管理相关的实际工作者来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肯定是2010年最具影响的大事之一,作为国内唯一综合反映中国人口发展状况的工具类年刊,本刊同样给以了极大的关注。凡此种种,以期读者对2010年中国人口发展的脉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中国人口年鉴》2011卷共设8个栏目:1.文献选载;2.概况;3.专论;4.大事记;5.附录;6.数据;7.索引;8.英文目录。1.“文献选载”栏目。该栏目由“人口与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三个部分组成。辑选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讲话、报告,以及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与保险、教育、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各部分文献篇目以发表时间为序。为增加内容的时效性,辑入了部分2011年1月日至4月30日期间的部分文献。2.“概况”栏目。该栏目文章均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或权威人士撰写,基本上涵盖了与人口发展相关的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概况,内容的权威性具有可靠的保证。需要说明的是,“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概况”因故未能获得。3.“专论”栏目。该栏目一直是本刊最具特色的重点栏目,由“专文”、“专题研究报告”、“学术研究综述”和“文摘”四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专文”中收入10篇专题文章,其中由著名经济学家蔡昉撰写的“人口红利消失后中国如何打破减速魔咒?”一文,以增长理论为依据,融会二元经济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对中国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的问题作出多维度的回答;而“中国劳动关系的状况与变化”则对目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劳动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进而使读者得以了解中国经济转型期劳动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张展新撰写的“走向普适性的公民社会保险权:《社会保险法》的制度变革意义”一文,从对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角度出发,论述了《社会保险法》的制度变革意义。2010年中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使读者对这次普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本刊约请相关专家学者,撰写了一批有关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专题文章。读者可以通过些文章对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到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中国人口发展的各个方面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学术研究综述”中的3篇文章,分别对学术界关心的“刘易斯转折点”、民族人口研究的现状,以及中国老年人口研究的数据来源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评述,对于读者了解这些方面的研究状况一定会大有裨益。“文摘”仍包括国内期刊和国外期刊两部分内容。国内期刊由本刊编辑部从2010年已出版的相关学术期刊中选编而成,基本上反映了2010年人口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现状;国外期刊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统计研究室的研究人员提供,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这部分内容只是国外相关期刊发表的有关中国人口问题的研究文章,因此篇目较少。4.“大事记”栏目。该栏目涵盖了2010年发生的与中国人口发展相关的事件,为读者把握2010年中国人口发展在时间序列上提供清晰的脉络。5.“附录”栏目。由“会议综述”和“会议动态”两部分组成。基本上反映了2010年度与人口相关的会议状况。6.“数据”栏目。此栏目一直是本刊篇幅最大的一个部分。其目的在于为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一个比较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数据的作用。栏目中国内部分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和户数、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构成”、“人口迁移与流动”、“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社会保险”、“人民生活水平”、“公共卫生与健康”和“教育状况”方面的数据,以及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统计数据。需要指出的是,与2010卷相比,2011卷“数据”栏目中子栏目的数量有所减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受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尚未公布的影响;二是为与调整后的民政部工作范围表述相适应,将“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中的部分内容与“婚姻状况”、“防灾减灾”等合并成“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子栏目。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国家各有关部、委、局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其中特别要对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赵素萍同志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缪灵芝同志表示感谢。“世界人口数据”包括部分相关国际统计数据及其指标解释。7.本刊所载文章和数据,除特殊注明外,均不包括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8.为便于读者阅读,除在卷首列“目录”外,还在卷尾编有“索引”。9.《中国人口年鉴》2011卷编辑分工为:(1)“文献选载”由汪正鸣负责;(2)“概况”由汪正鸣负责;(3)“专论”由汪正鸣负责,其中“文摘”中国内期刊内容由赵晓姝摘编,国外期刊内容由牛建林提供;(4)“大事记”由施琛华负责,嵇平平供稿;(5)“附录”由施琛华负责;(6)“数据”由汪正鸣、赵晓姝负责,其中“世界人口数据”由赵晓姝、张妍编译;(7)“索引”由汪正鸣、施琛华编制;(8)“英文目录”由赵晓姝编译,郑真真审校。全书由汪正鸣统编,副主编郑真真审校,主编张车伟审定。版式设计汪正鸣,封面设计颜黎。6.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市户数 人口数,9.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户籍总人口和性别比,12.2000~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总人口增长情况,15.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8.全国历年人口性别构成,21.2010年全国市暂住人口数,24.2010年全国务工人员数,27.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非农业 农业人口,31.2010年全国分孩次计划生育率与上年比较,34.2010年全国采取各种节育措施人数,37.2010年全国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比较,40.全国历年计划生育手术情况,43.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按城乡划分的就业人员数,46.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按三次产业划分的就业人员数,49.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个体就业人数,52.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与上年比较,55.2004~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医疗救助情况,58.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农村养老服务机构,61.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老龄事业发展概况(二),64.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结婚登记服务情况(一),67.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离婚办理服务情况,70.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自然灾害损失情况,74.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77.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工伤保险情况,83.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86.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一),89.全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92.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和指数,95.1995~2010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指数,98.全国历年城乡新建住宅面积和居民住房情况,101.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04.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村卫生室及人员数,107.2010年全国公立医院收入与支出,110.2008~2010年政府办医院门诊病人 出院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13.2010年全国部分市分性别前10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116.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儿童保健情况,119.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孕产妇保健情况(一),122.2010年全国28种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状况,125.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农村改厕工作情况,128.全国历年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131.201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各级普通学校生师比,134.2010年全国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学生数,137.2009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教育经费情况,140.2010年与2000年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文盲人口比较,143.1995~2009年台湾省医院 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146.2006~201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劳动人口及失业状况,149.2006~2010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医疗卫生条件,152.2008~2010年澳门特别行政区按行业划分的就业人口,155.2006~2010年澳门特别行政区14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158.人类发展指数趋势统计,161.人不平等调整后的人类发展指数统计(二),164.多维贫困指数统计(一),167.生育率统计(二),170.妇女发展状况统计(一),173.死亡率统计(一),176.死因别死亡率统计(二),179.传染病统计(二),181.致患因素统计(一),184.卫生人力资源和基础建设 基本药物统计(一),187.卫生费用统计(一),190.健康统计状况(一),193.健康状况统计(四),196.教育发展状况统计(三),199.不包括住所在内的消费价格指数统计,202.服装价格指数统计2011年中国人口年鉴
中国人口年鉴2011年下载地址、中国人口年鉴PDF版、中国人口年鉴2018、中国人口年鉴最新版
中国人口年鉴2011年下载地址、中国人口年鉴PDF版、中国人口年鉴2018、中国人口年鉴最新版
下载地址
下篇:中国水利年鉴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