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年鉴2012年

2018-09-19 未知
2012年中国气象年鉴 《中国气象年鉴》是中国气象局主办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主要刊载上一年度全国气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业务、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进展,以及全国天气气候综述与影响评价和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每年一本。《中国气象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以篇目(栏目)、分目、条目组成框架结构的主体部分。在少数分目中,增加子分目的层次。全书条目标题用黑体加【】表示,个别包含多方面资料的条目则在段首加插楷体标题提示,方便读者查阅。框架设计保持相对稳定性。《中国气象年鉴》的栏目设:特载;大事记;气象工作综合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工作情况;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气象工作情况;其他部门气象工作情况;全国天气气候综述与影响评价;气象服务效益事例选编;气象科技进展述评;人物;重要会议;统计资料及附录。《中国气象年鉴》每年开设“气象台站风貌”彩色专版栏目,真实地记录各地气象台站“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直观地展示气象人的精神风貌。本年鉴的稿件由各单位的工作人员及专家、教授撰写,单位领导审定。资料和数据都经过主管部门审核。特载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公文,如命令、通知等;第二部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中国气象局领导的报告或讲话;第三部分为气象部门的重要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行政区划顺序排列。其他部门按科研、院校及有关单位的顺序排列。“气象科技进展述评”为不定期栏目,由有关学科的专家撰写,仅就气象领域某一学科的发展及水平加以评述。“统计资料”由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由于统计口径不同,其他栏目内的统计数字若有与此不一致的,均以计划财务司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为准。年鉴收集的事件和资料,时间均以1月1日至12月31日为限。跨年度的事件一般不收入。本书各部分的资料、数据,除注明外,不包括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本年鉴的内容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文责自负。统计数据,2011年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质量年度总评分表,2011年全国重点城市紫外线预报考核年度总评分表,2011年全国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质量考核表(人工),2011年全国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质量考核表(自动站),2011年全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质量统计表,2011全国高空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质量统计表,2011年全国农业气象业务质量考核表,表1 2011年热带气旋主要灾情表,表2 2011年各省(区)早稻全生期主要气候条件,表3 2011年各省(区)晚稻全生育期主要气候条件,表4 2011年各省(市)一季稻全生育期主要气候条件,2011年年末全国气象部门人员基本情况,2011年全国气象部门离休 退休 退职人员情况,2011年全国气象综合观测业务项目情况(一),2011年全国气象综合观测业务项目情况(二),2011年全国气象部门计算机配备和应用情况,2011年全国气象部门在用雷达情况,2011年全国气象部门公派出国(境)情况,2011年全国气象部门邀请外宾来华情况,2011年主要城市各月本站平均气压,2011年主要城市各月平均气温,2011年主要城市各月极端最高气温,2011年主要城市各月极端最低气温,2011年主要城市各月降水量,2011年主要城市各月日照时数,2011年主要城市各月相对湿度2012年中国气象年鉴
中国气象年鉴2012年下载地址、中国气象年鉴PDF版、中国气象年鉴2018、中国气象年鉴最新版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