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宣武区统计局 1999年3月11日 1998年,全区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全面实现。 一、综合 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统计,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0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中央、市属单位增加值92.5亿元,比上年增长7.3%,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1%;区属及无主管单位增加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8.2%,贡献率为14.9%。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65元,比上年增长7.9%。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财政支出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比上年增长9.8%。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6亿元,比上年增长6.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8%。 年内新批三资企业13家,协议外资金额641万美元。全年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512万元,比上年下降9.9%。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下降,全年出口额12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43.7%。 二、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在调整中稳步提高。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3%,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8%。 (一)工业 全年区属工业实现增加值10135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实现利润1635万元,与上年持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7.3%,比上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8000元/人,比上年增长17%。 (二)建筑业 全年区属四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23955万元,比上年增长1%;总产值83536万元,比上年增长5.9%;竣工产值70223万元,与上年持平;建筑施工面积1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劳动生产率53821.50元/人,比上年增长5.9%。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实现增加值75.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2%。 (一)国内贸易 商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6亿元,比上年增长6.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从结构上看,穿类商品零售额迅速攀升,扭转了自1994年以来持续下降的局面,吃、用类零售额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用类零售额所占份额有所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按结构分类情况如下: (二)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平衡,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连续4年保持较高增速。其中:工商税收比上年增长12.8%;个人所得税比上年增长92.7%。全年财政支出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金融形势稳定,居民储蓄增加。截至1998年末,驻区国有银行各项存款余额33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各项贷款余额103.3亿元,比上年增长5.7%。货币回笼3.1亿元,比上年增长39%。 (三)房地产 房地产市场销售见旺。全年区属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2.6%。房地产施工面积18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7%,其中住宅12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1.0%。房地产竣工面积4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1.7%,其中住宅2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6.7%。房地产业销售收入69979万元,比上年增长133.5%。销售商品房15.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4.4%。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9059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344平方米。 (四)科教文卫体 年末实有区属科研机构2个,全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200人,比上年增长1%。全年完成科技成果25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改革办学体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区共有中小学校97所,比上年减少小学5所,新增民办中学2所。中小学专任教师5057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0.9%,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中小学在校学生71283人,比上年下降6.8%。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合格率95%;高考录取人数1229人。19905人次参加高教自学考试,6602人次取得单科结业证书。 文化事业稳步前进。截至1998年末,全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23万册,比上年增加0.9万册;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8.8万卷(册),比上年增加2.4万卷(册);文物机构1个,藏品70件;文物保护单位66处,其中国家级2处、市级20处。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358个,医院20个,拥有医院病床3700张,卫生技术人员1125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6.9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9人,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群众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全区体育人口已达31万人,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4.4%。年内举办市、区级竞赛活动13次,组织社区体育竞赛近百场。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开复工面积24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竣工面积69.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2%。 新开危改小区6片,在施小区21片,开复工面积149.6万平方米。小红庙莲花河桥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内大街、宣外大街热力工程竣工,新增城市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南城污水干线区内段基本完工。 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共植树8.5万株,铺草6.8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41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5.67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25.1%。翻改建公厕318座,全区公厕全部达到准三类以上标准。新建、改建密闭式清洁站12座。大力推广使用低硫煤,锅炉燃气化改造加快。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负增长。截至199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约53.8万人,比上年减少1%;人口出生率4.75‰,死亡率6.68‰,自然增长率为-1.93‰;计划生育率为99.7%。 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完善。截至1998年末,有16.3万人参加个人养老保险社会统筹,5.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6.7万人参加职工大病统筹。 再就业工程成绩显著。全区建立了9个职业介绍所、10个再就业服务中心、22个工作站,762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中心。全年安置企业下岗待工人员1714人,安置失业人员743人,转岗培训1005人。全区失业人员和职业介绍的两级管理三级网络已经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