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2009-12-22 国家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587个,文化馆2892个,公共图书馆2708个,博物馆1519个。广播电台28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44座,电视台320座,教育台62个。全国有线电视用户10508万户。生产故事影片140部,科教、纪录、美术片61部,特种影片1部。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243.6亿份,各类期刊29.9亿册,图书67.5亿册(张)(见表13)。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978个,已开放各类档案5583万卷(件)。

表13:2003年广播电视及出版物情况

指      标

单  位

数    值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

93.6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

%

94.8

期刊出版量

亿册

29.9

图书出版量

亿册(张)

67.5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2003年上半年,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发生非典疫情,全年累计临床确诊病例5327例,累计死亡349人。非典疫情发生后,中央和地方政府增加了卫生投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较大加强。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30.5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4万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05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811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290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24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3万人,注册护士124万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600个,卫生技术人员15.9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755个,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乡镇卫生院4.5万个,床位66.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90.7万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国运动健儿共获得了87个世界冠军;9人1队19次创16项世界纪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9227万人(见表14)。全年全国出生人口1599万人,出生率为12.41‰;死亡人口825万人,死亡率为6.40‰;全年净增人口77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01‰。

表14:2003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29227

100.0

其中:城镇

52376

40.53

乡村

76851

59.47

其中:男性

66556

51.50

女性

62671

48.50

其中:0-14岁

28559

22.1

15-64岁

90976

70.4

65岁及以上

9692

7.5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实际增长4.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市为37.1%,比上年降低0.6个百分点;农村为45.6%,降低0.6个百分点。年末全国私人轿车拥有量已达489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46万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900万人。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490万人,比上年增加75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1638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3852万人。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0373万人,增加191万人。全国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895万人,增加149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7977万人,参保退休人员2918万人。年末全国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3551万人,绝大部分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全国有195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和代缴了社会保险费;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15万人,比上年减少25万人;全国共有2235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170万人。

年末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22.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92.4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9.2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925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0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近70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30.1亿元。

十二、资源与环境

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全年建设占用耕地22.9万公顷,灾毁耕地5.0万公顷。生态退耕223.7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3.2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31.1万公顷。全年净减少耕地253.7万公顷。

能源和主要原材料消费明显上升。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6.7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原油消费量2.52亿吨,增长12%;原煤15.79亿吨,增长13.6%。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2.71亿吨,增长28.6%;氧化铝1168万吨,增长15.7%;水泥8.36亿吨,增长15.3%。

水资源供求关系依然紧张。当年人均水资源2076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6%。全年平均年降水量640毫米,下降3.0%。年末全国454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4亿立方米,增加210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410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其中生活用水增长5.0%;工业用水增长1.1%;农业用水下降3.5%。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20立方米,下降1.9%。

总体水质状况略有下降。七大水系干流地表水水质有52.5%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要求,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38.1%的断面为四类、五类水质,比上年上升11.3个百分点;超过五类水质标准断面的比例为9.3%,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237个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19.8%,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矿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全国已发现的矿种为171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水气矿产3种。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57处。有59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7.99亿吨,天然气5035.4亿立方米,原煤51.95亿吨。

城市环保工作有所加强。监测的340个城市中,有14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41.5%,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有108个城市为三级,占31.8%,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有91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6.7%,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42.1%、58.0%和53.5%,比上年提高2.1、3.8和1.5个百分点。全国建成烟尘控制区3.3万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2.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