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国内旅游保持较快增长,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长假期的拉动作用突出。全年全国出游744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国内旅游收入3176亿元,增长12.1%。 国际旅游稳步发展。全年海外入境游客人数83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其中:外国游客1016万人次,增长20.5%;港、澳、台胞7321万人次,增长13.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62亿美元,增长15.1%。全年出境人数10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因私出境人数563万人次,增长32%。 七、国内贸易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加快和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拉动,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增强,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53亿元,比上年增长9.7 %,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110亿元,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043亿元,分别增长10.6 %和8.3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2.1%,餐饮业增长17.3%,其他行业下降0.3%。 生产资料市场交易继续趋向活跃,全国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1580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有所改观。1-11月份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3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其中批发业增长18.5%,零售业增长11.6%;实现利润总额2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倍,其中批发业增长加1.3倍,零售业增长25.6%。但由于企业销售成本上升,毛利率仅7.93%,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仅增长14.2%。 八、对外经济 由于国内外经济快速增长以及鼓励出口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出口总额2492亿美元,增长27.8%;进口总额2251亿美元,增长35.8%。进出口相抵,顺差241亿美元。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1165亿美元,增长18.2%,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194亿美元,增长34.8%;一般贸易出口1052亿美元,增长32.9%,进料加工贸易出口965亿美元,增长28.5%;机电产品出口1053亿美元,增长3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0亿美元,增长50%。在进口中,资源型产品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也明显加快,分别增长32.6%和39.7%。 利用外资形势好转。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2347个,比上年增长32.1%;合同投资额624亿美元,增长51.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07亿美元,增长1.0%。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对外签约1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完成营业额113亿美元,增长1.0%;带动出口9亿美元,增长35%。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货币流动性有所增强。中央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13.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3%;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5.3万亿元,增长16%;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47万亿元,增长8.9%。存贷款稳定增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38万亿元,增长13.8%,增幅比上年末略有提高。其中,企业存款余额4.4万亿元,增长1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3万亿元,增长7.9%。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94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4%。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793亿元,比上年多增加303亿元。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取得初步成效。 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包括增发)154 只,配股162只,共筹资1499亿元,比上年增加625亿元;发行B股、H股和红筹股共18只,筹资208亿美元;发行A股可转换债券28.5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3249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数量由上年末的949家增加到1088家,市价总值达到4809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全年共发行内债4657亿元,比上年增加642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1596亿元(含外资机构),比上年增长14.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98亿元,寿险保费收入851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46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27亿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款351亿元,寿险给付176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较快发展。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22个,文化馆2911个,公共图书馆2769个,博物馆137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3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2.1%,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313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4%。全国有线电视用户7920万户。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203亿份,各类杂志28.5亿册,图书63.5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81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430万卷(件)。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2.5万个,床位318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2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9万人,其中医生208万人,护师、护士127万人。全国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441个,卫生技术人员21.1万人。妇幼保健机构(不包括妇幼保健院)2598个,卫生技术人员7.5万人。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4.9万个,床位73.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3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89.8%,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2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在第27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取得了重大突破,夺得28枚金牌、16枚银牌和15枚铜牌,列居第三位。全年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国运动健儿共获得了110个世界冠军;14人2队30次创22项世界纪录;19人37次创22项亚洲纪录;49人11队73次创60项全国纪录。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2.8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204个,环境监测人员4万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总数已达213个;全国自然保护区达到1227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15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82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9.9%。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到年末,已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438项。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91.5%,当年投产的建设项目同时建设防治污染设施的占98%。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38101个,总投资208亿元。全国537个城市建成了2718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476个城市中建成了2288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