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9-12-22 国家统计局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全年签约1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完成营业额112亿美元,增长10.9%;年末在外劳务人员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

国际旅游发展较快。全年入境游客人数72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其中过夜旅游者2704万人次,增长8%。入境游客中,外国游客843万人次,增长18.6%;港、澳、台胞6426万人次,增长14.2%。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41亿美元,增长11.9%。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采取降低利率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金融调控目标,积极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货币流动性有所增强。根据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口径统计,年末广义货币(M2)为11989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7%;狭义货币(   M1)为45837亿元,增长17.7%;市场现金流通量(M0)为13456亿元,增加2251亿元,增长20.1%。存贷款稳定增加。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7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162亿元,增长13.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182亿元,增长14.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622亿元,增长11.6%,储蓄分流有所加快。各项贷款余额9373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2.5%。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3968亿元,增长15.7%。

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全年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98只,配股117只,共筹资877亿元,比上年增加103亿元;发行B股、H股共吸引外资6.1亿美元;发行A股可转换债券15亿元。全年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H股)数量由上年末的876家增加到976家,市价总值达到2647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6%。全年共发行国债3715亿元,比上年增加404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保费收入1393亿元(含外资机构),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21亿元,寿险保费收入76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04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10亿元,其中财产险和短期人身险赔款318亿元,寿险给付192亿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较快发展。1999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614个,文化馆2899个,公共图书馆2765个,博物馆137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0.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1.6%。全国有线电视用户7700万户。全年出版全国性和省级报纸201亿份,各类杂志29亿册,图书73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733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009万卷(件)。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31万个,床位31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46万人。全国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5900个,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630个,卫生技术人员7.3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3万人。

体育事业稳步推进。 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我国运动健儿获得了92个世界冠军;16人50次创24项世界纪录。10人16次创7项亚洲纪录;43人3队68次创52项全国纪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十一、环境保护

1999年,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环保事业加快发展。

年末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共有11.6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111个,环境监测人员3.6万人。自然保护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总数已达154个;全国自然保护区达到114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137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1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8.8%。环境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到年末,已制定各类环境保护标准426项。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90.5%,当年投产的建设项目中,建有防治污染设施的占95%。全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12010个,总投资71亿元。全国536个城市建成了236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431个城市中建成了2040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8975平方公里。

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进。对滇池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44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资金近3亿元。对巢湖流域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09家排污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全流域共投入治理资金2.23亿元。滇池和巢湖已基本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目标,水质有所好转。

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与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的实施工作有序进行。至 1999 年11月底,已竣工项目525个,累计完成投资额680.4亿元。

但是,全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突出表现在生活和农业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破坏的范围继续扩大,局部地区的破坏程度还在加剧。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1999年全国出生人口1909万人,出生率为15.23‰;死亡人口810万人,死亡率为6.46‰;全年净增人口1099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77‰,比上年下降0.76个千分点。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59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892万人,占30.9%;乡村人口87017万人,占69.1%。0-14岁人口比重为25.4%,15-64岁人口比重为67.7%,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9%,老年人口达到8687万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58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由于国家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水平,适当增加了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使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54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年又有800万贫困人口脱贫。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加上乡镇企业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其中,现金收入1538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3.8%,增幅比上年低0.5个百分点。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5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7亿平方米。旅游成为居民新的消费时尚,全年全国出游719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为227元。

社会保障事业巩固提高。年末93%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其中90%领到了基本生活费;全国有9433万职工和2900多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9912万人参加了失业保险;有2100万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大病医疗费用统筹和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统筹,部分地区已进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