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31 张家口市统计局

全年铁路运输货运量863.36万吨,比上年增长8.96%。铁路客运量433万人,比上年增长2.36%。公路运输货运量4554万吨,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4-37540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2.1%。公路运输客运量2446万人,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171022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3.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0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061万元,比上年增长6.1%。全年新增局用程控交换机容量77960门,总容量达53.37万门。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9.31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机比上年增加1.51部。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7.23部/百人,乡村电话普及率达到2.74部/百人。年末全市无线寻呼用户19.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06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63万户。全年邮递函件和包件分别达1167万件和22万件。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平稳运行。200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9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1%。城乡消费品零售均衡发展,增长幅度差距不大。市区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亿元,比上年增长6.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7.97亿元,比上年增长7.5%。国有企业转降为升,集体企业出现下滑,非公有制经济增长势头良好。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46亿元,比上年增长5.8%,增幅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集体经济零售额实现13.79亿元,比上年下降4.6%,增幅比上年低7.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零售额6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国有和集体经济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比重继续下降,由上年的36.1%降为34.2%。非公有制经济零售额占全部零售额比重由上年的63.9%上升为65.8%。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4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0%,占全部零售额比重由上年的45.8%上升为48.5%。按行业分,餐饮业零售额增幅仍居各行业之首。批发零售业零售额66.47亿元,比上年增长5.6%;餐饮业零售额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0%;制造业零售额4.51亿元,比上年增长8.00%;农业生产者零售额16.60亿元,比上年增长-5-6.30%;其它零售额4.14亿元,比上年示意图8.80%。

七、对外经济

外贸进出口领域进一步拓宽,出口总额大幅增长。200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766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0.2%。其中,出口总额6103.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6%。

实际利用外资有所下降。2000年全市新增注册“三资”企业7个,外方注册资本34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5.3%。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880万美元,虽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但比上年下降36.1%。在实际利用外资中,客商直接投资745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2.6%。

2000年,全市共接待国际游客4003人次,比上年增长35.69%,旅游创汇58.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2.7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结构有所变化。2000年,全市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7.22亿元,比上年下降3.9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44亿元,比上年下降0.44%。全市全部财政支出2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1%。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07亿元,与当年一般预算收入比,收支基本平衡。

金融信贷基本平稳。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9.83亿元,比年初增长10.8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6.26亿元,比年初增长8.91%。年内金融机构新增各项存款25.40亿元。其中新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6.06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1.19亿元,比年初增长6.48%,年内新增贷款14.07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37.49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2000年全市各类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441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9%。其中:财产险9888万元;寿险12138万元;健康险893万元,意外伤害险1509万元。年内赔付额6397万元,其中:财产-6-险和短期人身险赔付额5537万元;寿险赔付额860万元。

九、科技教育和体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独立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13所,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人员769人。其中,科研技术人员249人。全年取得科研成果(已在市科委登记)78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1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6项。在科研项目中,有14个项目获省2000年度科技进步奖,有43个项目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0年,全市各类教育有新的发展。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招生都取得一定进展,普通高中和初中学校招生增长,义务教育稳步推进,各类职业教育发展良好。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5所,普通高中37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94所,初中学校257所,小学校2323所。全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2211人,在校生4360人;普通高中招生1.26万人,在校生3.3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招生1.49万人,在校生4.78万人;初中学校招生7.24万人,在校生17.74万人;小学校招生5.95万人,在校生44.3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7%。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02人,在校生876人。幼儿园招生5.52万人,在园幼儿6.83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00年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6个;艺术表演场所6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书97.3万册(件)。艺术表演团体年内新排上演剧目15个。全市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7.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5%。全年出版各类报纸2334.8万份,出版各类杂志1.76万份。

年末全市有各类县及县以上医院76个,卫生院295个,疗养院3个,门诊部25个,妇幼保健所(站)16个。各类医院和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1.16万张,-7-有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715人。

2000年,全市举办群众性体育比赛15次,年内参加省级体育比赛获得奖牌134枚。其中金牌25枚,银牌41枚,铜牌68枚。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健康开展。年内有53.89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9.2%。

十一、环境保护

2000年,全市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发展,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污染源治理项目建设和管理取得新进展。全市重点企业共有专职环保人员710人。全年施工的治理污染项目197项,完成治理项目投资1.41亿元。2000年全市工业废水处理率达83.2%,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5.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0.4%。

十二、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有所提高。据对城市居民住户抽样调查,200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8元,比上年增长6.60%。城市居民消费性支出3661元,比上年下降10.90%。城市居民家庭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每百户家庭平均拥有摩托车15.5辆,家用电脑2.5台,微波炉4.5台,彩电99.5台。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0.4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5平方米。农民收入在大灾之年仍保持了稳定增长。据对农户抽样调查,200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1元,比上年增长3.8%。农民人均住房面积18.3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