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水泥 15.6万吨/年 轮胎外胎 210万条/年 内燃机制造 3万台/年 载货汽车制造 6万辆/年 化学纤维 1.5万吨/年 棉纺锭 30.6万锭 新建公路 379公里 改建公路 354.7公里 二级公路 110公里 造林面积 7.93万亩 各类院校:学生席位 49803 个 建筑面积 287394平方米 医院病床 3682张 宾馆、旅馆、招待所客房数 232间 1.07万平方米 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4万吨/日 五、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75亿元。按销售地区分:市的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03.8亿元,同比增长14.2%;县的消费品零售额完成96.8亿元,同比增长17%;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0.5亿元,同比增长13.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79.3亿元,同比增长15.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3.6亿元,同比增长 17%,其他行业零售额18.2亿元,同比下降1.3%。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完成出口创汇16.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8.2%。 全市引进内外资金98.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引进内资8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3%,实际利用外资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37.4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1.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2%。全年新批利用外资合同59项,同比增长5.36% ,合同总金额3.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93%,合同利用外资额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89%,全年新注册三资企业51户,同比下降8.93%,注册资本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7%,其中外方资本1.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07%。 七、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7502.3万吨,其中:铁路完成货运量116.3万吨,公路完成货运量7386万吨。全年完成客运量 8018.6万人,其中:铁路完成客运量443.6万人,公路完成客运量7575万人。全年公路运输完成货运周转量706701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 709228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加快发展。完成电信业务收入38.9亿元。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17.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9.1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 3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50.7万户。 旅游业发展良好。接待海外旅游者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85%,其中:外国游客5.7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65%,港、澳、台同胞和华侨游客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6.06%,国际旅游收入1857.6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2%;接待国内游客18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5%,旅游收入9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19.2亿元,可比增长18.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3.1亿元,可比增长17.7%。财政支出 123.7亿元,可比增长21.5%。 金融形势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449.7亿元,比年初增加221.4亿元,增长1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16.6亿元,比年初增加85.1亿元,增长16%。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117亿元,现金支出4217.7亿元,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100.7亿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各类险种保费收入32.2亿元,其中:财产险金额8亿元;人身险金额24.3亿元。处理赔案赔付金额达7.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4.1亿元;人身险给付金额3.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果。共取得国际、国内领先成果216项,完成省重点攻关项目90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107项。年末技术合同成交额5.81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家,高新技术技工贸总收入205亿元。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1098家。专利申请量927项,19个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全年实施省级以上科技成果推广16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03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13.53万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70.54万人,小学在校学生70.28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达99.26%、中学达97.3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保定日报》、《保定晚报》和《莲池周刊》年总发行量达5966.5万份,两报日发行量分别为7.2万份、9.3万份,一刊周发行量为4万份。全市剧团演出场次5033场;拥有剧场、影剧院10个,剧场演映场次511场;拥有群众文化馆23个,组织文化活动593次。拥有公共图书馆22个,总藏书量163.5万册。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69%。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 97.35%。拥有广播电视台22座。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共有卫生机构477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24万人,医生1.0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以上人员0.8万人,医院卫生院410个,病床床位2.22万张。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继续改善,22个县(市)全部达到国家初级卫生保健标准。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共举办市级以上各类比赛9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71次,参加人数560万人。全市国家一级裁判5人、二级裁判102人,在聘三线教练员65人,国家二级运动员284人。各运动队参加比赛共获省级以上金牌78枚,获省级以上银牌63枚,获省级以上铜牌54枚。 十一、人口和环境保护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全市年末总户数310.6万户,比上年增加5.8万户,其中:市区30万户。年末总人口 1106.1万人,其中市区105.2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3.9万人和4.6万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810万人,比上年下降28万人,非农业人口 296.1万人,比上年增加41.9万人。男性人口560.2万人,女性人口545.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7万人和7万人。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重点工业企业专业环保人数达2382人。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15211.8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02%,工业废气二氧化硫去除量3.9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03.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4.5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6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1.4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5%,生态环境继续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