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延庆县统计局 2002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以推进产业化为主题,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带领全县人民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时俱进,克服困难,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全县的综合竞争能力,使延庆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概述。 2002年,延庆县国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基础进一步加强,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建筑业仍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旅游基础设施成效显著,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商业发展稳中有升,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旅游卫星城建设步伐加快,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加大,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又有新进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生活初具小康,全县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2002年,全县完成在地国内生产总值3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所属口径完成28.98亿元,增长16.2%。 二、第一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2002年,虽然遭受历史少有的旱灾,但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并采取多项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经济仍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84亿元,比上年增长8%,粮食总产量完成11076.1万斤,同比下降25.1%;蔬菜产量517745吨,同比增长6.6%,其中:出口130000吨;生猪出栏160402头,与上年基本持平;肉牛出栏25598头,同比增长57.6%;鲜蛋产量1254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山、绵羊出栏116245只,同比增长81.7%;鲜奶产量41953吨,同比增长41.3%。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增强,绿富隆菜蔬公司已完成转制工作,小丰营、蔬菜批发市场为蔬菜种植业发挥了带头作用。畜牧业也有了历史性突破,新建奶牛养殖小区36个,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24家,肉牛、肉羊、柴鸡、蛋鸭为主的山区绿色养殖业稳步发展。优质果品基地建设取得新成绩。新发展果树3.32万亩,重点建设了苏庄果树场、里炮苹果园等7个规模观光采摘园。全年退耕还林6.6万亩,新增造林面积9.5万亩,社会造林和人民义务植树41.36万株。顺利实施了风沙源治理和水源养林等重点工程。产品质量和名牌效益明显提高,有8个种植、养植基地被列入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1家企业通过市食用农产品安全认证。山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年累计向山区农民发放小额信贷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山区小水利配套工程715处,解决人畜饮水困难20处,61个贫困村全部实现当年脱贫,山区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第二产业。 工业基础逐年增强,整体实力和效益稳步提升。建筑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2002年,全县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2002年,延庆工业虽在困难的环境中运行,但通过多方努力,在经济规模、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首先是加大开发区和工业小区的建设力度,两个开发区和5个工业小区都在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累计投资6050万元,新增入区企业130多家,注册资金2.14亿元,全县以工业项目为主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亿元。第二,继续实施工业名牌战略,选出10家企业做为名牌企业,10项产品做为名牌产品,大力扶持和带动全县工业发展。全年投资技改资金5000多万元。卓鸥制衣、华源亚太、庆和食品、亚龙羊毛衫等一批名牌企业的产品正在迅速崛起。第三,积极稳妥推进企业改革工作,完成了市有关部门下达的企业改革任务。运做了部分扭亏无望的企业破产,妥善安置了下岗职工。2002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70亿元,同比增长11.6%,完成工业总产值239836.3万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润总额3859.5万元,同比增长2.6倍。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1.86亿元,同比增长13.3%。 建筑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依靠良好的信誉和雄厚的实力,立足并站稳北京市场,积极开拓外阜市场,进一步加强了工程质量管理,规范了施工许可证管理,有效地维护了建筑市场秩序,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增强了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2002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5998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开复工面积335.6万平方米,增长7.7%。实现利润总额19116.6万元,增长34.5%,创造增加值47530.4万元,增长16.7%。全年创建市级优质工程9项,市级安全文明工地19个。 四、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2002年,全县第三产业共创造增加值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所占比重为38.9%。 (一)、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全年公路货运量为456万吨,比上年增长153.3%,货运周转量为13684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0.6%。 邮电通讯业仍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全县固定电话用户已达77068万户,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完成电讯业务总收入5236万元,比上年下降2%。全县共有邮政局(所)18个,邮路及投递路线49条,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689万,比上年增长2.9%。 (二)、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 商业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档次不断提升,连锁店、便民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购物环境逐步改善。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4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各类商品市场交易额77943万元,增长7.3%;全年外贸出口供货额33553万元,增长23.3%。 (三)、旅游服务业 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全新推出226平方公里的硅化木国家级地质公园景区,带动了我县山区经济的发展。玉渡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成为首都旅游的新热点,妫水公园在避暑节期间向游人开放。完成了石京龙滑雪场和阳光马术俱乐部二期工程,金色假日酒店全面竣工,提高了旅游服务档次。加强了宣传促销工作,组织了消夏避暑节和冰灯冰雪节,成功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赛、中秋国际之夜、同一首歌演唱会、八达岭长城激情跨越等文体活动,增强了对游人的吸引力。此外,还发展民俗村23个,民俗户400余户,推出了盆窑独山陶艺之乡,受到游客的普遍好评。2002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实现旅游总收入86215万元。增长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