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29 未知

四、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6亿元,同比下降5.4%。按构成分,占比重较大的是房地产投资,完成89.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4.9%。增幅较高的是城镇投资,完成26.4亿元,增长107.4%。

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亿元,同比增长329.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5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3亿元,同比下降14.2%。

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呈下降趋势。2007年,全区房屋施工面积70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5%。其中,新开工面积14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7.5%。商品房销售面积13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5%;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16.3亿元,同比下降12.5%。

五、  内外贸易

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6亿元,同比增长29.1%,增幅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其中,全区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实现零售额27.5亿元,同比增长27.1%,占全部零售额的32%;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实现零售额38.4亿元,同比增长77.2%,占全部零售额的44.7%。

对外经济:全区共引进外商实际投资7466.5万美元,同比增长9.9%。全年外商注册资本共计17804.2万美元,同比增长208.8%。其中,合资企业增长较快,为16024.1万美元,同比增长584.3%。

六、交通运输和旅游

交通运输:境内客运线路38条,运营总里程1035公里,营运车辆337辆;全区共有出租汽车921辆,从业人员1189人;旅游客运企业6个,营运车辆152辆,从业人员196人;游船经营单位6个,各类游船188艘;拥有各类货运车辆10798辆,吨位51566吨;汽车维修418户,从业人员3479人;铁路监护道口17处,监护员136名。

全行业共有运输、维修业户5810户,各类运输车辆、船舶13121辆(艘),从业人员23491人。

旅游: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34万人次,同比增长7.4%;实现营业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游客202.5万人次,同比下降13.2%,完成旅游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5.8%。

七、金融存贷

全区银行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03.8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居民储蓄余额264.7亿元,同比增长13.5%。各项贷款余额227.5亿元,同比增长11%。

八、城市建设与新农村建设

城镇建设:全年完成道路及附属设施工程28项、绿化工程5项、环卫设施工程3项、其它工程8项,投资34409万元。

昌平新城计划正式获得批复,新城街区层面控规及39个专项规划、4个镇域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新城东区南环路大桥竣工验收,一期土地即将上市交易。沙河高教园区农民回迁楼和3所高校新校区开工建设。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土地一级开发顺利推进。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目标,实施了18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新改建和大修区级以上道路106.5公里。南丰路北段建设和前锋学校改造正式启动。阳坊、史各庄等5座11万伏变电站建成送电。永安公园、政府地下停车场、北七家污水处理厂(一期)等项目已竣工。

奥运建设:135项奥运倒排期折子工程全面实施。铁人三项赛场、训练场馆和公路自行车赛道、终点站顺利竣工。奥运场馆周边、赛道沿线、国铁城铁沿线等关键部位的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共拆除违法建设5.1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180万平方米,清洗粉饰建筑物外立面164万平方米。

环境治理:积极组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共投资1760万元,其中完成荒山造林16000亩。成功申请了“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实施废弃矿山、沙坑修复、南北沙河治理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关停了昌平垃圾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55%,空气质量二级及以上天数达到72.7%。

公共事业:完成供暖设备更新、维修保养和管网改造2417处;完成三处供热厂12台消烟除尘泵改造工程;完成全区57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全区总用电量3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占用电总量的21.3%;工业用电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占用电总量的39.3%;农业用电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占用电总量的3.3%;建筑业用电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占用电总量的3.1%。

新农村建设:全年共投入支农资金14亿元,启动了京承路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苹果品种主题乐园、百合花生产基地等产业项目建设。新发展果树种植面积1.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突破1万亩。

22个市、区级整体推进村基础设施建设“五项工程”全面竣工。“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超额完成任务。大修乡间公路180公里,解决了4.8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改厕1.5万户,搭建高效节能架空炕30707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年末全区共有幼儿园110所,在园幼儿13851人。普通小学86所,招生5774人,在校学生34006人,毕业生5549人。普通中学46所,其中初中招生4976人,在校生14435人,毕业生4430人;高中招生2887人,在校生8559人,毕业生199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所,招生4818人,在校学生16755人,毕(结)业生4133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招生38人,在校生352人,毕业生33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60个,注册学生61653人,结业学生59623人。

实施和扩大“两免一补”政策范围,共投入804万元。全年共组织高考、成考、自考等各类考试12214场次,考生总人数134294人。

科学技术:申报2007年国际合作项目13个,列入市合作项目计划3个,争取市科委项目资金45万元。申报国家、市级科技计划26项;实施区级科技计划60项,其中获得科技成果38项、发明专利5项;在申报区级科学技术奖的项目中,21个项目获奖。

成立昌平区绿色照明科技服务中心,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建立昌平区科技企业孵化联合会协会网站,为信息流动与共享提供平台;协助北京福田汽车有限公司建立汽车行业联盟;发挥药械协会作用,为12家药械企业与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搭建合作平台。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以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庆典为主题,在全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文化活动。成功地举办了奥运倒计时、申奥成功六周年、“好运北京”国际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国际铁人三项赛”、“走向2008,2007秋季北京国际长走大会”等大型国际赛事的庆祝、宣传活动。成功地开展了第八届艺术节、五月的鲜花、“四下乡”、群众性夏日文化广场等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