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12-29 北京市统计局

北京市大兴县统计局

2000年,全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实施“科教兴县,城镇带动,产业互促,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原则,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城市建设与企业改革步伐,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县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稳定。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0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全年实现增加值17.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第一产业稳步增长,实现增加值11.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0182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区县固定税收6130万元,比上年增长36.8%;共享税收21711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全年财政支出92435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其中基本建设支出5392万元,比上年增长25.5%;企业挖潜改造资金7457万元,比上年增长155.1%;支援农村生产支出9378万元,比上年增长72.2%;教育事业费支出19648万元,比上年增长21.3%。

二、第一产业

全县继续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实施“兴果富民”、“兴牧富民”工程,大力发展“六种农业”,使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农业生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发展水平上,蔬菜产量、鲜蛋产量、牛奶产量以及出栏羊均居全市首位,其它主要农产品产量居远郊区县前列。

2000年,全县实现不变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903.7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种植业产值101978.0万元,比上年增长4.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5.8%,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牧业产值49112.6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占农业总产值的31.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全县农业内部结构逐步趋向优化。

全县重点发展了设施、创汇、加工、籽种、精品、观光等六种农业,“六种农业”全年实现产值119790万元,比上年增长42.7%。

由于受种植结构调整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全年粮食产量23.1万吨,比上年减少18.4%,西瓜总产量达20.9万吨,比上年增长12.1%;蔬菜总产量达111.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3.0%。

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8.5万千瓦,其中新增0.7万千瓦。在农业机械总动力中耕作机械动力10.2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3万千瓦;运输机械动力30.1万千瓦;收获机械动力4.0万千瓦。

三、第二产业

1.工业

2000年,通过采取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出售、破产等多种形式,加快了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产品结构调整上积极推行“名牌”战略,在政策上,进一步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及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企业技改资金的投入,使全县工业稳步发展,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实现工业总产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销售收入6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工业利润3.4亿元,比上年增长64.5%。

镇村工业是全县工业生产的主力军,全年完成产值5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7%;销售收入49.7亿元,增长21.7%;利润2.7亿元,增长58.8%。

民营科技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销售收入18.8亿元,增长36.3%;利润1.80亿元,增长45.8%。

县政府通过现场办公,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对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规模大的重点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全县20家重点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51077.9万元,销售收入160302万元,实现利润18267.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3%、27.8%和51.6%。

全县有7家工业企业产值超过亿元,其中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完成产值2.4亿元、北京帝王高级润滑油有限公司完成产值2.1亿元;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7家,其中吉百利(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北京伟豪铝业有限责任公司2.4亿元;北京金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实现利润超过四千万元。

2.建筑业

全县城建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逐步加大,京开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实施及小城镇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全县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建筑业总产值21.4亿元,同比增长59.7%。施工面积18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8%。

全县建筑业在立足大兴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首都市场。由万兴集团承建的牛街危改6、7#楼,首师大外语教学楼等工程荣获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长城怀”奖;首都经贸大学图书馆等工程获市优工程奖。

四、第三产业

1.商业

全县商业努力开拓市场、加大投入、调整经营结构和营销方式,使多种所有制商业共同发展。为市场繁荣稳定,搞活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超市、连锁等新型零售业态的迅速发展,扩大了营销网络,方便了消费者,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2000年,全县商饮业完成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集贸市场成交额5.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

2.交通、运输邮电业

随着全县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项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布局的发展要求。发展经济,交通先行。2000年,又开通了957路、特3路、3路、8路、9路公共汽车,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全县交通运输业的客运量1253万人次,货运量543万吨。

全县邮政通信能力增强,技术水平层次提高。全县共有邮电局、所26个,邮电业务总量1652.4万元,比上年增长9.1%,全年实现业务收入2450.3万元。

截止2000年底,全县能独立受理业务的电信局、所16个;电信业务收入达13285万元,比上年增长26%;电话机总容量17万门,实际装机12.4万门,其中当年新装机3.1万门.

3.金融、保险业

全县金融形势比较稳定,存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止到2000年底,县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3.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6.30亿元,增长11.8%;贷款余额5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