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9-12-28 北京市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和贸易

三资企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新批外资项目44个,比上年增加9个,合同外资金额522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6.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1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6%。年末已开业投产的三资企业达240家。全年实现总产值49.1亿元,比上年下降6%;实现销售(营业)收入75亿元,增长6.7%;实交税金及附加6.2亿元,增长41.6%。全年实现利润2.9亿元,比上年下降5%。

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外贸出口及供货额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2%。

八、高新技术产业

丰台科技园区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年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300家,年末,丰台园区累计入园企业已达1987家,注册资金164.9亿元。全年共实现增加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1%。实现总产值88亿元,比上年增长40%;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增长66.6%;上缴税费7亿元,增长61.1%;出口创汇1.1亿美元,增长30.9%。投资环境不断完善。随着"花园式科技园"二期工程的施工,绿化和美化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同时取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证书。

九、金融保险业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09.6亿元,比上年增加102.2亿元,增长20.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1.2亿元,比上年增加70.9亿元,增长28.3%;贷款余额315.2亿元,比上年增加111亿元,增长54.4%。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26.4亿元。

财产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保险金额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8%;保费收入1.2亿元,增长9.3%;赔付金额6496万元,增长29.2%。

十、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

全区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为283个,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241人,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为932人,占全部科技人员的41.6%。全年开展科技项目250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170项;全年申请专利28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全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5亿元,其中R&D经费支出6411万元。科技园区孵化网络体系日臻完善,全年新建孵化器5家,孵化器总数达到10家,总孵化面积8.3万平方米。

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全年教育总投入为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区现有中小学161所,共有在校生8.1万人。小学毕业生及格率达99.9%;中考及格率为89.9%;高考录取率为72.8%。职业技术教育有所发展。全区现有职业中学10所,在校生6978人。成人教育取得成果。全区有成人学校6所,共有学员2382人,毕业625人。

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33个,床位6292张,卫生技术人员8388人,与上年相比,卫生技术人员增加66人。全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44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74张。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区以社区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社区群众夏日文化广场演出347场,20支社区合唱队的1300余名群众演员参加了喜迎十六大群众歌会,多支电影放映队为街乡放映露天电影263场。此外,为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的专场文艺演出和莲花池庙会等活动也取得了圆满成功。年末,全区有文化馆(站)5个,公共图书馆2个,馆藏图书23.4万册。全区有电影放映单位3个,全年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5万户,累计有线电视用户31.5万户,转播节目52套。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启动文物修缮工程5处,总投资740万元。宛平城修复工程主体、金中都城墙遗址、南苑中顶庙、大灰厂娘娘庙等修缮工程已经竣工,"二.七"革命遗址修复工程正式开工。全区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旅游业有所发展。全区有公园20个。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9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比上年增长9.1%。

认真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全年共建立全民健身"居家工程"144个,"市级工程"1个,工程总面积15.7万平方米,总投资1700万元。举办了丰台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第二届春节体育游园会等群众体育活动,圆满完成北京市首届街道社区运动会的承办任务。全区中小学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7.7%。全年向市级运动学校和专业队输送运动员100名。竞技体育取得可喜成绩。在北京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获金牌75.5枚,列全市金牌榜第二名、总分第七名;区青少年棒球队在全国青少年棒球锦标赛中获得青少棒组和少棒组2项冠军,并代表国家少年棒球队获得第二十届世界少年软式棒球锦标赛亚军和亚太地区波尼杯少年棒球锦标赛冠军。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全区户籍人口为85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1.7%。非农业人口70.4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农业人口14.6万人,减少735人。全区人口出生率为4.79‰,人口死亡率为4.8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61.8元,比上年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9574.7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2%,比上年降低3.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6953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5872元,比上年增长14.5%。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5.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2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