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四师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第二批10个团场通过了师初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位居兵团前列。全师拥有卫生机构354个,其中:师、团医院20家,连队卫生室174个,社区门诊25个,师、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家,预防接种、医学门诊38个。全师拥有病床1414张,卫生技术人员1643人,形成了师、团、连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完成妇女病普查工作,共为31493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患妇科病人数为21126人,患病率为67.08%。开展了团场卫生监督稽查和对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及药店监督稽查314户次。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效,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2007年举办了农四师首届电视春节晚会、“2008新年诗歌音乐会”。组队参加兵团首届合唱节,获得三等奖。《汗腾格里》文学季刊发展壮大。流动电影放映车在山区、牧区及边远贫困团场放映电影80多场次,观众10000人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单位”、“文明生态小康连队”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绩斐然,涌现出一批兵团级和师级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年累计刊稿30331篇,其中中央级1404篇,省区级8434篇,地州级20493篇。《伊犁垦区报》共出版149期,期发行量10000份,有12件新闻作品在中国地市报、自治区和兵团新闻奖片选中,获得奖项15个。举办了全师电视专题片(纪录片)评比展播活动,共有24部专题片参评展播。实施师、团、连三级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工程,可直接收视电视节目60套,广播节目1套,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6.8%。师电视台全年共制作播出电视新闻6900条,在中央电视台发稿12条,兵团电视台发稿819条。 九、人口、职工生活和环境保护 2007年,全师年末总人口230103人,增长1.88%。其中,男性118662人,女性111441人,性别比106:100。在总人口中,汉族188207人,维吾尔族10600人,哈萨克族20808人,回族6787人,蒙古族2205人,其他少数民族1496人。年内出生人口1299人,人口出生率5.70‰;年内死亡人口1024人,死亡率4.49‰;人口自然增长率1.21‰。年底总户数77957户。计划生育率100%,晚婚率95.8%,全师共有21155人领取了独生子女证,领证率47.3%。节育率93.1%。 全师年末从业人员96302人,下降2.3%。其中,单位从业人员71882人,其中在岗职工71792人,下降4.8%;个体从业劳动力23118人,增长5.0%;私营企业716人,增长100.6%;乡村及其他人员586人,增长22.0%。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53384人,第二产业18778人,第三产业24140人。 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减负惠民收益显著。农牧团场一线承包职工收入增幅较大,生活质量有所提高。2007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0868万元,比去年增长18.0%。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性收入12594元,增长2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6.5%;全年职均收入(含庭院收入)14429元,比上年增长21.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6%。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师驻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0865元,增长19.7%,扣除物价指数因素实际增长14.4%。农场农牧工人均纯收入5092元,增长13.0%,扣除物价指数因素实际增长8.0%。 2007年,全师开发就业岗位4500个(公益性岗位723个),实现就业再就业4528人,其中青年上岗就业156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59人(“4050”人员再就业709人),举办招聘洽谈会11场次,免费职业介绍5786人,介绍成功5585 人。全师建立基层劳动力管理站28个,聘用“4050”协管员150名,完善了以师就业服务中心为龙头的劳动力管理站就业服务体系。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和重视,全师共完成40个新型连队环境综合整治达标连队,66团被授予兵团环境优美团场称号。2007年,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完成对部分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建设、改造和7个团场医院的医疗废水无害化处理率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到90%以上、“三同时”执行率80%。开展并完成废水监测17家、炉窑监测51台、竣工验收监测1家、施工单位噪声监测40余次、大气监测5家,监测覆盖率90%以上。 注:增加值、总产值的绝对数均为当年价,增长速度按价格指数缩减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