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六师五家渠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4)
27572 3494 624 7617 4106 2619 78 1876 1819 239 54 1472 1613 151 491 6356 4894 173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全师拥有广播电视台(站)22个,有线电视转播站21个。其中:师级电视台1座,团级电视台20座;师级广播电台1个,团级广播站20个。广播电视覆盖率98%。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准噶尔时报》全年发行量192万份。全年对外报道省级以上刊稿1963篇(条),其中兵团时报刊稿859篇(条)。全年五家渠电视台合作拍摄《荒原玫瑰》,首创兵团数字电影电视先河。全年共各种形式的文艺、电影演(放)出(映)130余场次,观众30万人次。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评选命名各师级文明单位21个,文明生态小康连队10个,其中:师市机关、芳草湖农场荣获兵团级文明单位,102天1连获兵团首批文明生态小康连队。 2007全师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3个,其中医院26个,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6个,卫生监督所5个,其他386个。实有病床1400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355人,其中:执业医师681人,执业助理医师253人;全师平均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23人,平均每万人有助理医师8.5人。 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2007年师市组织举办了“冰雪风情节”冬季长跑比赛、首届环五家渠市自行车公路赛、承办兵团“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启动仪式,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优秀组织奖,军户农场获全民健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师市残疾体育健儿在第十二届世界特奥运动会上荣获2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参加第七届全国残疾运动会获2枚金牌。 十一、人口与就业 2007年末,全师总人口为30.12万人,其中:男性15.64万人,51.9%;女性14.49万人,占48.1%。全部人口中,汉族27.77万人,占92.2 %;少数民族2.35万人,占7.8%。农业人口16.9万人,占56.1%;一年内流动人口1.20万人,占4%。农牧团场人口25.27万人,占总人口83.9%,其中:居住在团场团部人口8.5万人,占团场人口的33.6%。年底总户数11.09万户,户均2.72人,农牧团场户数8.95万户,占80.8%,其中:农业户5.21万户,占52.2%;牧业户0.26万户,占农业户数5.6%。全师出生1675人,出生率为5.61‰;死亡人口1106人,死亡率3.71‰;人口自然增长率1.9‰。 全社会从业人数10.19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5.74万人,比上年增长2.5%,占56.3%;第二产业1.45万人,比上年下降5.0%,占14.2%;第三产业3.00万人,比上年下降4%,占29.4%,在从业人员中,国有单位5.98万人,比上年增长4%,占58.7%;个体从业人员2.44万人,比上年下降3.2%,占23.9%。其他从业人员(含纯效益单位人员)1.48万人,比上年增长2.1%,占14.5%。年末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4306人,离开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599.7万元。在年底从业人数中,农牧团场从业人数8.38万人,比上年增长3.7%,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2.2%。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7年全师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6101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性收入14608元,增长14%。农牧工家庭人均收入6558元,比上年增长27.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862元,比上年增长9.7%。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师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7万人,在岗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24万人,其中:在职人员7.32万人,离退休人员4.9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6.1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97万人。 2007年师市城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7个。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198万元,全师月均享受低保对象5994户、7130人。全师有60岁以上老年人4.7万人,占全师总人口的16%。全年共办理老年待遇证3548个、服务证1571个。 2007年师市社区指导办被评为兵团社区建设百分考核先进单位。五家渠市向阳路社区、芳草湖农场团结社区、十三户社区被兵团命名兵团示范社区。 十三、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2007年师市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宏伟目标,依法行政,扎实进取,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环保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得到落实,环境保护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科研工作稳步前进,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家渠市2007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1天,优良率93.4%;成立了师市青格达湖污染治理领导小组,猛进水库水质略有提高;团场、连队环境质量明显提高。2007师市环保工作荣获兵团目标考核三等奖。 初步统计,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270.16万吨。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1496.26吨(含中基公司);氨氮排放量40.3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203.19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211.2吨;工业烟尘排放量480.77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5.29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0.91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4.37万吨;综合利用率82.7%。全年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93项,出具各类预审意见26份;完成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37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2.1%;“三同时”执行率89%。 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促进减排,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一年来,陆续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50张床位以上医疗机构污水专项整治、五家渠工业园区专项整治、重点污染行业专项整治等环保专项检查。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280人次,监察企业200家(厂),检查新、改、扩建项目30个。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坚持12319热线随报随处理,及时查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监察建筑施工、餐饮、娱乐业单位103家,责令整改企业11家。办理环境投诉、信访案件36件,涉及噪声、油烟、废气及水污染等,处理率100%。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累计完成投资6536.4万元。通过实施污染治理工程,加快了污染负荷的有序削减,污染物减排初见成效。 能力建设水平得到大大提高。2007年争取中央环保能力建设专项资金398.3万元,其中: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资金65.3万元,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资金333万元。安排补助资金总额位居兵团14个师首位。全年参加各类业务培训18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