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六师五家渠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按投资结构分:第一产业投资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占投资总额的15.3%;第二产业投资4.21亿元,比上年增长91.3%,占投资额的30.8%;第三产业投资7.37亿元,比上年增长0.5%,占投资总额的53.9%。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进一步增加,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大中型拖拉机77台,手扶拖拉机255台,造林1429公顷,畜禽生产用房1.75万平方米,水泥晒场5.83万平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819公顷,其中喷灌面积2442公顷,新挖灌渠22公里,渠道防渗127公里,新建、扩建、改建公路351公里,住房砖木结构及其以上的49.06万平方米,汽车50辆,仓库1699平方米,中学、小学席位5161个,医院床位70个,输电线路140公里,变电设备29073千伏安。 五、公路运输业 2005年,完成公路运输增加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各类公路运输工具完成旅客周转量6446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5.5%;完成货物周转量4556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2%,在全部客货周转量中,个体总周转量为40897万吨公里,个体运输业增长3.0%,占全师总周转量52007吨公里的78.6%。 全师拥有各类汽车4154辆,比上年上升1.5%,其中:载客汽车1929辆,增长16.4%;载货汽车2181辆,下降4.3%;其他汽车44辆,下降112辆。在全部汽车中,私人汽车2990辆,与上年持平,私人汽车占72%,比重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六、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 2005年,全年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34256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实现住宿餐饮业增加值7500万元,比上年增长9.5%。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8.06亿元,增长12.0%;餐饮业零售额1.60亿元,增长36.2%;其它行业零售额1.46亿元,增长10.4%。按销售地区看,城市的消费品零售额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农村的消费品零售额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七、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2005年,对外贸易有新进展。进出口贸易总额12331万美元(海关口岸数),比上年增长610.7%,其中:进口总额931万美元,增长17.7%;出口总额114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07.6%。 2005年,招商引资实现合同项目51个,实际到位资金3.63亿元,其中:五家渠市完成合同项目24个,实际到位资金0.95亿元。在实际到位资金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占总到位资金的39%、71%、2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05年年底全师拥有中等职业学校6个,在校学生1319人。普通中学33所,有教职工1830人,比上年增长1.5%。普通高中在校学生6498人,比上年增长5.9%,招生2392人,比上年下降4.3%,毕业学生1529人,比上年增长34.8%;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4079人,比上年下降1.4%,招生4735人,比上年下降5.5%,毕业学生4083人,比上年下降3.7%;普通小学38所,教学点11个,有教职工1838人,比上年增长0.9%,在校学生27644人,比上年下降7.0%,招生3741人,比上年下降8.1%,毕业学生5106人,比上年下降9.9%;幼儿园19所,有教职工232人,比上年下降4.9%,在园幼儿3808人,比上年下降13.2%,入园幼儿1764人,比上年增长32.1%。 2005年,师市科技工作通过项目管理,实施科技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科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年共承担国家、兵团和师各类项目62项,其中:国家级星火计划3项;兵团级项目20项,其中:科技攻关计划4项,科技合作交流项目1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项,兵团博士资金项目2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计划项目2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2项,科技扶贫项目2项,星火计划2项,火炬计划3项;师级审定下达的计划项目38项,其中:新品种选育项目2项,新品种(系)引种试验、示范项目2项,新技术、新成果试验、示范、推广项目5项,畜牧业项目4项,植保项目2项,气象类项目2项,医疗项目7项,工业项目4项,科技扶贫项目1项,科普培训项目5项,科技专项计划项目4项。 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和兵团各类科技项目17项,师级项目69项,经各级评审,师市列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项,列入兵团科技计划项目11项,列入师级科技计划项目21项。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2005年以师市第五届广场文化艺术节为龙头,举办了多种类型的文艺活动,师市选送10幅作品参加自治区成立50年大庆的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举办了五家渠市第三届冰雪风情节美术、书法、摄影展,展出作品600余幅。师市文化局、文管办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基层文化市场管理先进集体”称号,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2005年111团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光荣称号;奇台医院、奇台农场、师市党委党校三个单位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新湖农场等23个单位被命名为“兵团级文明单位”。全年共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112场次,观众25万人次。全师拥有广播电视台(站)21个,有线电视转播站19个。广播电视覆盖率98%。《准噶尔时报》全年发行量195万份。全年完成省级以上报刊刊稿(图片)1219篇(幅),播发电视新闻477条。 2005全师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个,其中医院26个,卫生防疫站21个,其他1个。实有病床1526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51人,其中:执业医师563人,执业助理医师229人;全师平均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19人,平均每万人有助理医师8人。 十、人口与就业 2005年末,全师总人口为29.54万人,其中:男性15.37万人,占52%;女性14.17万人,占48%。全部人口中,汉族27.23万人,占92.2%;少数民族2.31万人,占7.8%。农业人口17.58万人,占59.5%;一年内流动人口1.20万人,占4.1%;农牧团场人口25.10万人,占总人口84.9%,其中:居住在团场团部人口8.4万人,占团场人口的33.5%;年底总户数10.05万户,户均2.94人,农牧团场户数8.37万户,占83.3%,其中农业户5.21万户,占51.8%;牧业户0.29万户,占农业户数5.6%。全师出生2148人,出生率为7.3‰;死亡人口1750人,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1.41‰。 全社会从业人数9.95万人,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5.44万人,比上年下降9.2%,占54.7%;第二产业1.5万人,比上年增长15.4%,占15.1%;第三产业3.01万人,比上年增长23.4%,占30.3%,在从业人员中,公有制单位5.64万人,比上年下降8%,占56.7%;个体劳动者2.5万人,比上年增长13.6%,占25.1%。其他劳动者(含纯效益单位人员)1.44万人,比上年增长2.9%,占14.5%。年末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6862人,离开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生活费781万元。在年底从业人数中,农牧团场人数7.90万人,比上年增长1.6%,占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