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二师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20 农二师统计局

2009 2008 2007 2006 十五 2005 

农二师统计局

2006年,全师上下在兵团、师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师党委十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基本思路和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深化团场和国有企业改革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和巩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职工生活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6年,全师全年生产总值27.7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1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11.8%(其中工业增加值3.83亿元,增长9.4%,建筑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8.16亿元,增长10.4%。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61%、22.03%和29.36%。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40.77%,第二产业为26.27%,第三产业为32.96%。在9.5%的增速中,第一产业拉动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3.3个百分点。2006年,全师人均生产总值1.3332万元,比上年增长10.5%。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深入贯彻兵团党委“1+3”文件精神,以减轻职工负担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团场改革。配套出台了贯彻兵团党委“1+3”文件的实施细则,进一步理顺了国有土地所有权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关系。扩大了承包职工的经营自主权。生产费自理率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2006年,全师承包职工缴纳的生产费中,自有资金总额达4.08亿元。占全部生产费的77.9%。“五户联包”生产费小额贷款0.97亿元,占全部生产费总额的19.0%。承包职工生产自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继续执行自营经济贴息贷款政策,2006年,师、团两级共贴息588万元,为6153户生产一线职工发放贴息贷款9229万元。坚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大宗农产品“市场收购”、农用生产资料“一票到户”制度。继续推进团场机构改革。5个中心团场全部实行了“一个党委、一个班子、一个机构、一套财务账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团场机构改革和考核纳编、人员分流工作全部结束。职工减负工作取得新成效。2006年,全师实际落实减负金额2777万元,团场农业一线职工负担比上年减少16.6%,承包职工人均减负1143元。国有工、建、交、商企业着眼于增强活力和竞争力,取得积极成效。积极争取和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企业的相关政策,认真做好湖光糖厂、神鹿纺织厂的政策性破产工作,顺利实施了湖光纺织厂整体搬迁。哈满沟煤矿、兵团三建列入国家四年总体规划的第一批关闭破产项目;天泰电力公司正式挂牌运营;冠农股份股权分置改革工作顺利完成,整体接收兵团医药公司。大力推进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绿原”牌商标被命名为新疆知名品牌。积极推进建筑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实施外向型、集团化发展战略。建筑企业加大了省外承揽工程项目力度,成功签订了我师首个跨国工程项目。全师清欠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建筑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交通运输企业积极开展以物流业为核心的多种经营,基本建成了师、团、连三级初级客运网络体系。商贸流通企业坚持按照市场需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经营布局,在竞争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财务改革深入推进,财务管理不断加强。“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得到普遍落实。

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师预算内法人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7348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非国有经济不断发展。2006年,全师非国有经济生产总值6.2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非国有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社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5%,比上年提高0.50个百分点。

物价水平稳中趋涨。据库尔勒市城调队资料显示,2006年库尔勒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从分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看,食品类价格上涨0.9%。在六大类食品中。除蔬菜类、水产品类分别上涨10.1%和1.7%以外,粮食类、肉禽制品类、油脂类、蛋类均呈下降趋势;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9%;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1%;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1.9%;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0.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仍很艰巨,大农业内部林果业、牧业的“短腿”问题仍然存在,林果业的特色经济成效不够突出,牧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二、三产业经济占比重低,职工群众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职工队伍管理亟待加强。工业化水平不高,企业服务业发展领域不宽。固定资产投融资渠道单一。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任务紧迫。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急需做大做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

二、农业

2006年,全师立足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建设初具规模。农工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师完成农业总产值2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6.21千公顷,下降4.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73千公顷,下降20.5%,棉花播种面积30.31千公顷,增长1.0%,甜菜播种面积5.06千公顷,增长0.4%,工业用番茄播种面积6.02千公顷,增长1.7%,工业用辣椒播种面积5.42千公顷,增长11.1%。全年粮食产量7.52万吨,比上年减少1.53万吨,减少16.9%;棉花产量7.85万吨,增产10.1%;甜菜产量36.43万吨,增产2.0%;工业用番茄产量64.48万吨,增产13.6%;工业用辣椒产量16.30万吨,增产28.4%。2006年,全师粮食每公顷产量为5905公斤,棉花为2590公斤,甜菜为7.2005万公斤,工业用番茄为10.7065万公斤,工业用辣椒为3.0066万公斤,分别比上年提高4.5%、9.1%、1.6%、12.2%和15.6%。

不断加快特色林果业发展步伐。200G年末,全师以香梨、苹果、红枣、杏等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4.71千公顷,水果产量12.87万吨,比上年增长36.8%。2006年,全师当年共完成造林建园面积5.3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