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一师阿拉尔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1-20 农一师阿拉尔市统计局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农一师阿拉尔市统计局

2004年,师市党委在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兵师党委一系列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带领师市28万职工群众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成绩;农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第二、三产业稳步发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职工收入稳步增加,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35.82亿万(现价,下同),较上年增长13.0%(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6亿万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17.1%,其中:工业增加值4.69亿万元,增长13.3%,建筑业增加值2.91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增加值9.26亿元,增长15.9%。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52.9:21.2:25.9。人均生产总值12734元,比上年增长8.8%。

非国有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2004年,师市非国有经济(包括集体经济、各种股份制经济和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3.0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6.3%;其中: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5.7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6.1%,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所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二产的所占的比重偏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还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仍然偏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很艰巨;企业和企业内部的改制任务仍很繁重;部分群众特别是困难企业和贫困职工的生活仍很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继续坚持“棉花做大、大米做精、林果、畜牧业做强”的农业结构调整方针,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林果业和庭院经济协调发展,粮棉生产喜获丰收。全年农业总产值39.88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增长5.3%(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种植业产值33.10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0.32亿元,增长12.8%,牧业产值2.8亿元,增长30.4%,渔业产值0.17亿元,增长37.5%,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3.49亿元,增长0.6%。棉花产值为28.7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1.98%;粮食产值为2.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安全意识增强,粮食生产得到重视,棉花主导产业的地位更加牢固。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0.06千公顷(195.1万亩),比上年增长5.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千公顷(37.5万亩),比上年增长11.1%;棉花播种面积97.25千公顷(145.9万亩),增长4.0%。全年生产粮食18.51万吨,增长21.7%,单产7475公斤/公顷,同比增长10.6%,其中:水稻10.22万吨,下降1.9%,单产7217公斤/公顷,同比增长2.2%;小麦1.25万吨,下降49.9%,单产5425公斤/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玉米6.91万吨,增长321.5%,单产8435公斤/公顷,增长5.2%。棉花产量19.32万吨,增长5.5%,单产1987公斤/公顷,增长1.4%;疏菜4.19万吨,下降12.6%,单产28760公斤/公顷,下降4.7%;园林水果产量5.52万吨,增长8.9%。

农业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成效。全年完成植树造林2112公顷(3.17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572公顷(0.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3%。

畜牧业持继快速增长。年末牲畜存栏头数63.17万头,比上年增长24.2%。大牲畜4.01万头,增长123.3%,其中:牛3.82万头,增长135.2%;猪7.35万头,下降6.4%;绵羊47.39万头,增长20.4%;山羊4.41万头,增长140.3%。全年牲畜出栏头数41.06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3%;肉类总产量16344吨,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牛肉1696吨,增长37.8%,猪肉7784吨,增长4.2%,羊肉5167吨,增长46.0%。

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全年羊毛产量873吨,增长19.4%;牛奶8724吨,增长213.9%;禽蛋1883吨,增长6.3%;年末养鹿实有数1831头,增长18.2%。

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0287公顷,水产品产量2523吨,增长35.6%。

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末,全师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7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耕作机械21.35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67万千瓦,收获机械1.75万千瓦;拥有各种大中型拖拉机3263台,小型拖拉机3379台,大中型农机具8146台,小型农机具1754台,联合收割机155台,农用运输车辆1159辆。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节水灌溉、测土施肥和精量播种新技术全面应用和推广,农业生产素投入更加科学合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78万吨,增长13.2%;农药使用量1312.7吨,下降3.6%;农用薄膜使用量8976吨,增长11.2%;有效灌溉面积135.41千公顷;农场用电量1.42亿千瓦时,增长4.1%。按年末实有耕地135.47千公顷(203.21万亩)计算,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9千瓦;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1384公斤;每公顷耕地产粮食产量1366公斤;每公顷产耕地棉花产量1426公斤。按农业劳动力计算,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全年生产粮食2664公斤,生产棉花2780公斤。

庭院经济蓬勃发展。2004年职工庭院经济总收入达23809万元,总支出12718万元,纯收入11091万元。庭院经济已成为职工创市场的实验田,增加收入的小钱柜。

三、工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9亿元(现行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5.8%(按1990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轻工业产值6.63亿元,增长4.4%,重工业产值7.76亿元,增长26.9%;工业销售产值13.45亿元,产销率为93.5%。

全年生产水泥82.03万吨,增长5.2%;原煤12.23万吨,下降5.9%;发电量3.04亿千瓦时,增长29.0%;棉纱1.32万吨,下降19.6%;塑料制品2.36万吨,增长38.8%;白酒1216千升,增长36.8%;红砖11925万块,下降28.3%;大米4.95万吨,增长1.9%;面粉6394吨,增长62.7%;食用植物油2.84万吨,增长92.8%;饲料4.13万吨,增长10.4%。

工业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整体效益有所好转。全年国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0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