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一师阿拉尔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1-20 农一师阿拉尔市统计局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2年,我师广大干部群众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兵师一系列会议精神,以兵团党委“1+3”、“1+8”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发展壮大一师,致富职工群众”为目标,加快实施“六大突破”和“六大战略”,采取有效措施,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和阿拉尔建市的历史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创工作新局面。农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第二产业重组改制步伐加快,流通企业改组改制后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9533万元(现价,下同),较上年增长10.4%(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13万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60599万元,增长8.8%,其中:工业增加值41683万元,增长9.2%,建筑业增加值18916万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78721万元,增长18.3%。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48.3:22.5:2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784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13元。

个体自营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02年,全师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43117万元,比上年增长7.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益不高,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农业基础依然脆弱,两费自理率不高;产品适应市场、抵御市场冲击能力不强,工农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企业低效益的状况还没有较大改观,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各行业的改革任务仍很繁重、很艰巨,部分群众特别是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的生活仍很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坚持“稳粮、增棉、上林果、发展畜牧业”的方针,牢固树立农业基础地位,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资,全面推广和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畜牧业、林果业和庭院经济得到全面发展,粮棉生产喜获丰收。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276723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下降0.8%(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种植业产值256835万元,下降1.7%,林业产值2537万元,增长15%,牧业产值16451万元,增长17.2%,渔业产值900万元,增长63.5%。棉花产值为22549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1.5%;粮食产值为1834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农林牧渔业产值的结构比分别为:92.8:1.0:5.9:0.3;棉花已成为我师农业的主要支柱。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4.8千公顷(187.2万亩),下降1.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3.14千公顷(34.7万亩),比上年增加1.5%;棉花播种面积94.95千公顷(142.9万亩),下降1.5%。

林业工作坚持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为中心,造林质量不断提高,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成效。2002年,全年完成植树造林3219公顷(4.83万亩),比上年增长115.7%,其中:退耕还林面积2068公顷(3.1万亩);零星植树176.53万株。当年新建果园面积3877公顷。

畜牧业持继发展。年末牲畜存栏头数42.62万头,比上年增长16.9%,牲畜出栏头数31.8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2877吨,比上年增长13.6%。

渔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渔业养殖面积8823公顷,水产品产量1285吨,增长67.9%。

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装备进一步得到改善。2002年末,全师农业机械总动力23.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6%。其中:耕作机械18.25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18万千瓦,收获机械1.85万千瓦;全师有大中型拖拉机3073台,小型拖拉机2212台,大中型农机具7791台,小型农机具1061台,联合收割机162台,农用运输车辆506辆。

测土施肥技术全面推广,农业中间投入更加科学合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52万吨,下降6.1%,农药使用量1370吨,比上年增长0.2%,农用薄膜使用量8074吨,下降20.4%,有效灌溉面积131.49千公顷,农场用电量11154.6万千瓦时,增长16.3%。按年末实有耕地137.52千公顷(205.8万亩)计算,每公顷耕地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9千瓦,增长10.5%;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987公斤,下降6.5%;每公顷耕地粮食产量1185公斤,增长32.6%;每公顷耕地棉花产量1312公斤,增长6.4%;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粮食2475公斤,生产棉花2740公斤。

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放在了中低产田改造和喷滴灌节水灌溉上,取得成效。2002年共投入资金11942.7万元,其中:土地治理投入资金4829.5万元,完成土地治理3.5万亩,其中:中低产田改造2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1万亩,节水示范0.5万亩;喷滴灌工程投入资金7113.2万元,完成喷滴灌面积31.65万亩。

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2002年共有生产单位5627个,下降1.8%;从业人员9904人,下降了17.9%;全年完成社会总产值577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483万元。全年总收入62010万元,完成增加值24739万元。

自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年实现自营经济总收入43030万元,总支出27717万元,纯收入15313万元,从业人员人均纯收入1803元。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不断深化,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16亿元(现行价,下同),比去年增长6.2%(按1990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轻工业产值5.9亿元,增长4.7%,重工业产值5.26亿元,增长8.5%;国有工业产值9.86亿元,增长6.78%,集体工业产值0.65亿元,增长12.0%;大中型企业工业产值4.15亿元,增长5.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增长5.85%,工业销售产值11.29亿元,产销率为101.2%。

工业企业经过改组改制后,整体效益有所好转,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仍保持了盈利,全年实现利润83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继增长。2002年,我师抓住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加强基础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加大基础建设力度,调整投资方向,取得较好的成绩。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3008万元,较上年增长29.2%。其中:住房建设投资完成18565万元,比上年下降38%。国有经济仍是投资主体,全年共投资9726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94.4%,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从投资项目的构成来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80477万元,增长43.0%,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5418万元,下降19.3%,城乡个人投资完成4026万元,增长145.5%,零星投资完成1815万元,下降15.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