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6年地区金融工作以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为主线,努力构建和谐的地区金融环境,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强化内部管理工作,按时保质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年未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8.19亿元,比年初增加23.38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42.6亿元,比年初增加6.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5.94亿元,比年初增加1.86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全年发放农业贷款6.11亿元。现金收入1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4%,现金支出20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7%,其中工资性支出18.59亿元,比上年增长5.74%,货币投放或回笼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0.89%。 全年保费收入19493.19万元,比上年增长10.07%。其中,人身险收入12750.24万元,增长5.35%;财产险收入6742.95万元,增长20.27%。各项赔款和给付总额5355.65万元,增长22.82%。其中,人身险给付939.05万元,下降14.96%;财产险赔款4416.6万元,增长35.62%。 八、招商引资和经济技术协作 2006年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紧扣加快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对外开放,创新工作思路,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完善招商工作措施,拓展招商引资领域,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地区共落实执行招商项目120个,其中新建招商项目67个,实际引进到位资金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中固定资产投资10.22亿元,占全地区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的37.57%,招商落户企业完成增加值11.6亿元,占全地区生产总值的14.39%。 全年地区正式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81个,比上年增长17.40%,落实合同总金额42.94亿元,比上年增长53.01%。其中:区内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7个,合同金额22.13亿元;区外经济技术协作项目17个,合同金额20.8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德育教育为首,以加强“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重点,取得了教育教学的新成绩,地区教育事业全面、健康、稳步发展。加快推进民汉合校,整合校舍资源,学校总数从2000年的364所合并至目前的222所。年末,全地区拥有各类中小学校215所,在校学生总数89320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2779人,比上年增长2.2%;初中在校学生27872人,比上年下降11.3%;小学在校学生48669人,比上年增长0.15%。2006年小学入学率和毕业率分别为98.9%和99.8%,全地区初中升高中率39%,高中毕业率94%,高考上线率达90%,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科技兴阿战略,加强科技计划的实施和管理,科技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年末地区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8项(国家3项、自治区20项),其中:新上科技项目16项,上年结转科技项目22项,项目累计拨款461万元,其中:新上项目资金229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地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乡镇文化站54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3个,档案馆8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6.51%,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3.56%。全地区电影放映单位8个。 年末地区共有卫生机构104个,其中:医院2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个,妇幼卫生机构8个。拥有病床2193张,专业技术人员3302人,其中:医师1660人,护士918人。2006年未全地区(除阿勒泰市外)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83274人,比上年增加6860人,增长了3.89%,平均参合率为77.60%,比上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 全年地区运动健儿在自治区各项体育比赛中,共夺得金牌32枚、银牌14枚、铜牌27枚。全民健身运动轰轰烈烈,共举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运动会42次,参加人数达5万余人。 十一、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17起,比上年增长26.80%,死亡92人,比上年下降10.68%,受伤296人,比上年增长125.95%,直接经济损失240.11万元,比上年下降19.6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1.14,下降32.94%;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10万人死亡率7.50,下降29.84%;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0.88,下降14.2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本年和上年均为0。 十二、人口和计划生育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国家、自治区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6年年末,全地区总人口为63.78万人,比上年增长1.21%。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31.86万人,占总人口的49.96%,比上年减少0.16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36.66万人,占总人口的57.48%。 全地区计划生育率为99.56%,比上年下降0.0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8177人,出生率为13.70‰,死亡人口2254人,死亡率为3.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2‰。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地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5293元,比上年增长12.7%,人均年增加172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805元,比上年增长7.36%,人均年增加261元。 全年地区累计享受低保的人数为47.31万人次,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271万元,月人均享受90元;抚恤补助各类优扶对象818人,上级下拨抚恤事业费302万元;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职工生活经费140万元。年末拥有农牧区敬老院11个,床位90张,职工25人,供养老人77人,人年均供养标准为2300元。城镇扶贫帮困工作取得成效,建立了帮扶基金,全地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工商业主总计捐款179.1万元,为地区特困群体实施社会救助提供了资金保证。 医疗保险工作继续发展。全年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人数86270人,其中:在职职工参保人数为62751人,离退休人员参保人数为23519人。应收医疗保险基金10849万元,实收10781万元。 社会保障继续加强。年末地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数为36008人,比上年增加2867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职工2996人,企业职工14268人,其他人员18744人。全年为11503名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10413万元,社会发放率达100%,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百分之百足额发放。 注: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大于100表示景气,小于100表示不景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