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成绩最显著的一年,阿勒泰地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畜牧、矿产、旅游支柱产业日益突显。在发展中不断解决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破题攻坚,真抓实干,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了地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十五”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全部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实(经自治区审核反馈),2005年,阿勒泰地区生产总值60.51亿元,比上年增长9.2%(按2000年可比价),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3.44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1.05%、30.22%和38.73%,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2004年下降了1.9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2004年提高了4.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2004年下降了2.51个百分点。 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5%,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从分类消费品价格指数看,食品类价格指数下降4.0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指数上升1.8个百分点;衣着类价格指数上升5.5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上升4.4个百分点;交通通讯类价格指数上升1.6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指数上升3.9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指数上升5.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8%,上升0.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7.8%,上升7.8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为22.17万人,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在岗职工8.19万人,比上年下降了0.06%,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94万人,比上年增长9.71%。全地区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9家,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64万人,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数0.37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87%。 税收收入增势强劲。全年国地两税共完成税收收入4.33亿元,其中:国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2.62亿元,增长62.38%,增收1.01亿元;地税系统完成税收收入1.71亿元,增长17.17%,增收0.25亿元。 二、农业 2005年,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做好“三农”工作,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为166.94万亩,比上年增加5.67万亩,增长3.5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2.26万亩,下降2.29%;油料播种面积21.99万亩,增长16.23%:甜菜播种面积3.24万亩,增长25.58%;蔬菜播种面积1.44万亩,增长21.01%;薯类播种面积1.53万亩,增长4.08%。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2.58万吨,增长0.25%。其中:小麦产量8.42万吨,增长1.01%;豆类产量6.67万吨,增长8.60%。油料产量3.68万吨,增长19.38%;甜菜产量10.79万吨,增长18.58%;蔬菜产量4.01万吨,增长21.08%。 年末牲畜出栏231.78万头(只),下降0.75%;牲畜存栏322.41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09%;牲畜出栏率达71.8%;牲畜商品率为57.22%。全年肉类总产量为7.24万吨,比上年下降5.99%;奶产量13.23万吨,增长28.63%;禽蛋产量0.25万吨,增长8.67%。实现农牧民定居1026户,新建农区棚圈582座。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4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9万亩,完成防护林10.18万亩,完成零星植树98.7万株;全年新增育苗面积0.19万亩,当年封山育林面积19万亩。 全年地区水产品产量5.27万吨,比上年增长0.57%。其中:淡水养殖产量0.24万吨,增长30.71%;淡水捕捞产量0.29万吨,下降15.61%。养殖面积达11652公顷,养殖单产为205公斤/公顷。 全年地区乡镇企业拥有企业2.2万个,比上年增长1.08%,乡镇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86%,上缴税金0.61万元,比上年增长13.71%。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8%。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2.46万千瓦,比上年下降5.61%。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3%;年末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439台,比上年增长20.82%;小型拖拉机12677台,比上年增长14.58%;化肥施用量(折纯)13067吨,比上年下降4.6%;农村用电量391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87%。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05.6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63%。 全年新建防渗渠长度175.2公里、新建引水渠道长度202.04公里、排水渠道长度162.13公里,新建灌区配套建筑物807座,节水灌溉面积新增5.69万亩,达到21.44万亩,维修渠道333.9公里,新增灌溉面积2.3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6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矿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年地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现价工业增加值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1.19%,增幅较去年提高0.8个百分点,矿业增加值占到乡及乡以上增加值的80%。其中: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0.84亿元,下降15.15%;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8.11亿元,增长40.31%。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拉动地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股份制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7亿元,占全地区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 全年地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1.1亿元,累计产品销售率92.37%,比上年下降了0.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9.51%,增长6.1个百分点;重工业累计产品销售率为91.38%,下降了1.7个百分点。 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量120.8万吨,增长28.4%;水泥33.11万吨,增长7.3%;发电量58688万千瓦时,增长14.4%,其中:水电51147万千瓦时,增长12.3%,火电7240万千瓦时,增长25.9%;饮料酒473千升,下降35.1%;黄金383千克,下降58.1%;纸浆1.48万吨,下降21%;乳制品1468吨,增长8.6%;食用植物油3955吨,增长43.6%;机制纸2899吨,同比持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8.94%,比上年下降71.8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2.46%,上升4.11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05.38%,下降43.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74.64%,上升3.1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76次,比上年慢0.3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0.13%,上升5.3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53万元/人,比上年下降0.36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878万元,比上年增长1.64倍。年末全地区拥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工业企业6家,利税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7家,工业经济步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