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运输和邮政电信业 交通运输业努力克服“非典”影响,及时调整运输经营策略,地区公路货运、客运平稳增长。全社会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782万人,旅客周转量201937万人公里;货运量669万吨,货物周转量97768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由于城乡居民对互联网、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消费,使电信收入快速增长。地区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467万元,比上年增长4.85%,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0679万元,比上年增长10.13%。地区年末交换机装机总容量38.3万门,增长12.3%,拥有长途光缆电路3000路。地区年末电话用户30.52万户,增长38.58%,城市电话用户15.75万户,增长5.4%,乡村电话用户8.49万户,增长25.4%.住宅电话用户21.2万户,增长15.72%。固定电话普及率13.9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有新进展,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1.64万户,宽带用户3552户。移动电话规模增长迅猛,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0.9万部,增长113%。 六、贸易、市场物价和对外经济 地区消费市场迅速消除了“非典”的影响,市场人气逐月回升,消费品零售额稳中有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3%。其中:市的零售额9.78亿元,增长18.7%;县的零售额9.74亿元,增长8.94%;县以下零售额5.35亿元,增长0.4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08亿元,增长19.96%;餐饮业零售额2.18亿元,下降1.46%;其他行业(包括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房地产业等)零售额6.62亿元,下降3.98%。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较快,地区共有商品贸易市场149个,年成交额11.62亿元,增长16.43%。其中,城市5.71亿元,增长22.27%,农村5.91亿元,增长11.3%。市场物价呈小幅上涨趋势,商品零售物价指数103.3%,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指数102.2%,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 全年新签定经济技术协作项目和贸易合同共计128项,签约总额54.31亿人民币。其中:经济联合项目70项,金额25.4亿元;区外独资项目58项,金额28.92亿元。 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7.6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0.37万人次,增长13.42%。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0.40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13万人次,下降73.66%,旅游收入5810.7万元,比上年增加773万元,增长15%。 七、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地区有科研与开发机构2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63个,实施科技项目35项,争取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8项,自治区级7项。科技培训17.8万人次。地区级获奖科技项目20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地区有各级各类学校1156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普通成人高校2所,普通中专2所,普通中学143所,普通小学982所,幼儿园16所。在校学生44.93万人,比上年增长2.79%,教职工2.59万人,增加674人,其中:专职教师2.31万人,增加64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87.6%。 文化艺术、广播等各项事业继续健康发展。地区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3个,文物保护管理所8个,地区有广播电台2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电视台2座,各种电视录转台和差转台95座,广播覆盖率98.5%,电视覆盖率96.38%。有线电视用户7.23万户。地区有档案管理部门10个,档案馆10个,保管多种门类档案案卷19.64万卷,全宗589个,排架6163米,资料8.36万册。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地区有卫生机构16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3个,病床床位681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17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9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17人,妇幼保健站6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19人,乡镇卫生院79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76。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地区参加自治区级1项体育比赛,参赛人数246人,共获奖牌148.5枚,其中:金牌60.5枚,银牌45枚,铜牌43枚,获团体总分2914分,综合排为第二名。举办地区级运动会3次,参赛人数796人次,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92次,参赛人数2.78万人次。地区有专职教练员105人,在训运动员2028人。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3年年末地区总人口219.34万人,比上年增加4.9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2.17万人,人口出生率13.1‰,死亡率4.08‰,自然增长率9.02‰,计划生育率99.41%。 2003年年末地区单位从业人员人数12.49万人,比上年增加1192人,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41373万元,增加9094万元,增长6.9%,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工资11580元,增长7.5%,单位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11764元,增长7.8%。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08元,比上年增加394元。 财政收支持续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6871万元,比上年增收14872万元,增长23.33%,地方财政支出210662万元,比上年增支28830万元,增长15.86%。 金融运行平稳,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4.3亿元,增长20.8%,各项贷款余额92.1亿元,增长2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9.9亿元,增长19.9%。 九、环境保护 地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地区环境保护系统人数133人,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3个,环境监测人员27人,各级监理机构9个,人员71人。建立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5万公顷。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5个,项目总投资额1181.73万元。 注: 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值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总产值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 2、全地区人口、差转台、电视台和电视人口覆盖率、电话用户数均含农一师,其余数据不含农一师。 3、工业公报中轻、重工业增加值,按经济行业划分的增加值计算方法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