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哈密地区统计局

1999年,我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地委确定的改革发展思路和总体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以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为主要手段的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精神,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了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农业生产结构有所调整;工业生产保持增长,经济效益有所回升;消费品市场呈现好转,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财政金融基本平稳,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

一、综合

据计算,全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96亿元,比上年增长7.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9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11.27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3.40亿元,增长12.0%。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3%、36.4%和43.3%,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4.0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为9.13%、40.63%和50.24%。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13.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了15.36个百分点。在7.35%的增速中,第一产业拉动增长0.6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2.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3.6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市场物价持续走低,农村市场尤为低迷;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工业低速低效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农民收入出现滞涨;用于生产性投资增长乏力,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新的经济增长点明显不足;财政形势依然严峻,资金调度异常紧张;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今年以来,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个目标,克服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大幅降价及大风、病虫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加快农业调整步伐,使我区保持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999年,全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4亿元,增长3.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26万亩,比上年减少3.87万亩,产量90480吨,下降14.4%,;棉花播种面积9.47万亩,比上年减少1.24万亩,产量7504吨,下降29.21%。由于调整结构,瓜果、蔬菜等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全年瓜类播种面积达3.83万亩,比上年增长110.74%,产量45415吨,增长71.67%;果类面积5.57万亩,比上年增长36.45%,产量25642吨,增长39.6%,其中:葡萄产量19267吨,增长53.17%,红枣产量768吨,增长77点78%;全年蔬菜产量88587吨,比上年增长29.95%。1999年完成造林面积1.52万亩,比上年下降25.09%。

畜牧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年末牲畜存栏数为113.46万头,比上年增长2%,全年牲畜出栏61.55万头,比上年多出栏8.74万头;肉类总产量达19180吨,增长9.16%;羊毛产量1424吨,增长4.3%;牛奶产量8879吨,增长18.3%;水产品产量506吨,增长8.8%。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地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1858万元,增长九.69%;乡镇企业总产值44974万元,增长8.8%;完成营业收入44357万元,增长2.9%;上缴国家税金1098万元,增长0.4%;实现利润3153万元,增长11.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地区农业机械总动力为20.27万千瓦,增长3.9%其中:农用排灌机械5.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54%,农用拖拉机9556台,比上年增加了742台;农村用电量达742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2%;化肥施用量(折纯)5091吨,比上年下降4.4%;年末旱涝保收面积44.24万亩,比上年增长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通过改制、重组、破产,对一些重点企业进行了调整、兼并,取得初步成效。1999年上半年生产增长迅猛,下半年增速有所下滑,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8874万元,比上年增长7.5%。

分规模来看:全部国有独立核算企业及非国有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545万元,比上年增长8.1%,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329万元,比上年下降5.4%。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6208万元,比上年增长8.3%;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2666万元,增长4.7%。

分产品看:铁矿石原矿量79.3万吨,增长3.4%;棉纱产量10388吨,增长40.1%;发电量61026万千瓦时,增长10.4%;原煤产量259.3万吨,下降2.3%;水泥27.4万吨,增长14.2%;花岗石板材3.84万平方米,下降15.6%;肠衣140万把,增长54.5%;纯碱3万吨,下降0.3%;麻黄素26吨,增长18.2%。

从产销衔接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区工业产品销售情况有所好转,基本呈逐月上升趋势。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产销率为102.1%,比上年上升5.6个百分点;轻工业产销率为88%,比上年下降7.8个百分点。

从经济效益来看:企业经济效益在98年大幅回升的基础上继续有所改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8.4%,比上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被考核的七项经济指标中,有5项好于上年,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5.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资产保值率136.6%,提高了39.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0.8%,下降7.7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达16119元/人,平均每人多创造增加值1983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9.2%,提高2.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37%,降低0.9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9次/年,减慢0.08次/年。

规模以上的50个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6家,亏损面32%,比上年缩小了19.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3746万元,比上年增亏18.7%。全年实现净利润1621万元,比上年下降37.8%。

建筑业继续为拉动经济增长做出贡献。1999年全地区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46897万元,施工工程个数248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18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47.58%,施工工程当年竣工176个,其中优良32个,占全部竣工工程的18.18%,1999年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2338元/人,实现利润113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1999年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960万元,比上年增长6.1%。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34721万元,较上年增长24.6%;更新改造投资12782万元,比上年下降24.3%;房地产开发投资2978万元,比上年增长1倍。投资结构继续改善,资金重点投向基本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分三次产业结构看:用于第一产业投资151万元,较上年下降57.3%;用于第二产业投资16125万元,较上年增长39.2%;用于第产业投资34379万元,较上年下降3.0%。固定资产投资效果显著。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5858万元,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程控交换机3700万线/年,长途电缆延长6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0.5万亩,粮食仓库容量5000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