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乌鲁木齐市统计局

八、财政、金融

财政形势良好。2001年地方财政收入3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22,其中营业税收入12.35亿元,增长21.5;增值税收入4.45亿元,增长26.24;企业所得税收入3.25亿元,增长51.18;个人所得税收入3.97亿元,增长38.3。地方财政支出27.93亿元,增长30.66,其中基本建设支出3.3亿元,增长44.85;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809万元,增长92.57;城市维护费支出2.32亿元,下降20.9;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23亿元,增长20.59。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2.95亿元,比年初增加114.1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51.83亿元,比年初增加19.9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92亿元,比年初增加37.1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8.13亿元,比年初增加77.9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44.56亿元,比年初增加24.28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62.37亿元,比年初减少1.8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44.29亿元,比年初增加50.23亿元。

九、教育、卫生、环境保护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普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招收研究生747人,比上年增长50.6%;在校研究生1581人,增长45.18%;毕业生258人,增长19.44。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2.09万人,增长14.84%;在校学生5.82万人,增长29.33%,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59万人,占44.48%;毕业生0.79万人,增长16.18,其中少数民族毕业生0.3万人,占38.28。成人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1.47万人,下降20.1;在校学生3.59万人,下降14.52;毕业生0.79万人,下降13.2。

基础教育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所提高。全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3.2万人,比上年增长11.5;普通初中在校学生6.84万人,比上年增长14.57%;小学在校学生15.05万人,增长1.42%。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巩固率城市为99.8,农牧区为99.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城市为95.6%,农牧区为56.2;普通高中招收新生1.23万人,增长12.4。

卫生医疗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01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124个,其中医院和卫生院95个,卫生防疫机构15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全市拥有病床1.4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7588人,其中医生7907人;护师、护士6378人。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年末环保系统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05人。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5.9亿元。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3级及好于3级的天数占全年的85%以上。完成检测、治理机动车辆7.2万余辆。全年拆除小锅炉570台。全市建成烟尘控制区30个,面积112.81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4个,面积75.74平方公里。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市公安局户籍统计:2001年末,全市居民总户数为50.06万户,总人口169.03万人。其中市辖区总户数为47.37万户,总人口159.1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5.1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4‰。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897元,比上年增长8.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6066元,比上年增长7.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比上年增加182元。

注:①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施工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②工业经济效益指标统计口径为国有工业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

③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