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分重要的一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全市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文化、科技、社会保障和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在上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1年全市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6.4亿元,增长11.6%。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28.3%上升为2001年的29.6%;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例由上年的25.7%提高到28.1%;以培育和发展新材料、煤炭深加工、电力、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与2000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下降0.8%,衣着下降3.0%,服务项目上涨15.6%。 200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2.77万人,同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5.61万人,下降2.7%。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9.4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7.4%;集体经济单位0.97万人,下降26.5%;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2.65万人,增长13.7%;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2.57万人,增长16.3%。年末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514元,比上年增长17.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6%,比上年降低0.04个百分点。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发展整体素质不高,经济效益仍有待于提高,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社会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农民收入增长较慢,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1.2亿元,比上年增长4%。 种植结构继续调整。2001年全市粮食产量38.04万吨,比上年增长4.5%。在主要作物中,油料产量1.69万吨,下降36.1%;蔬菜产量29.60万吨,下降0.8%;枸杞产量3904吨,增长97.6%;水果产量1.42万吨,下降3.4%。 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当年造林面积0.65万公顷,下降38.4%.全年肉类总产量3.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6%;禽蛋产量6924吨,增长15.2%。全市水产品产量4533吨,增长10.9%。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1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5.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8%。大中型农用拖拉机848台,增长24.3%;小型拖拉机39253台,下降3.5%;联合收割机642台,增长13.4%。化肥施用量(实物)14.23万吨,比上年增长3.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克服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仍实现了稳步增长。200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完成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增长5.7%;其中轻工业产值1.8亿元,下降4.1%;重工业产值76.27亿元,增长7.5%。 在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中,原煤产量983万吨,增长6.5%;发电量46.8亿千瓦时,增长3.4%;钢丝绳产量3.03万吨,增长28.5%;水泥产量45.52万吨,增长5.6%;焦炭25.4万吨,下降11.0%;铁合金8.42万吨,下降11.4%;金属镁6764吨,下降21.7%;石灰氮8.07万吨,下降1.1%;双氰胺1.28万吨,下降13.8%。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下滑。2001年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率94.5%,比上年下降6.4个百分点;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6亿元,下降11.8%。 建筑企业深化改革,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经营状况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五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3.6%;施工工程个数605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06个,占3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59万平方米,下降18.7%;竣工面积37.2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实现利润由去年亏损737.2万元到2001年盈利1444.8万元;亏损企业24家,亏损面28.6%,比上年下降8.7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1年在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以石中高速公路、城乡电网改造、石嘴山第二电厂建设、集污及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区市重点工程为主的各项固定资产投资,极大地改变了我市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通过改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力地强化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据统计,2001年全市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31亿元,与去年持平;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94亿元,增长42.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75亿元,下降14.9%,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1:47:52调整为2001年的1:60:39。以基础设施为主的基本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8.14亿元,增长28.9%;更新改造完成投资5.94亿元,与去年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1.86亿元,增长6.3%;个体私营经济投资1.30亿元,下降价20.0%。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新增生产能力有:改建公路14.6公里;钢丝绳1万吨/年;罐装饮用水16593吨/年;造林面积0.11万亩;学校学生席位1060个,建筑面积5612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客货运输平稳发展。2001年全年公路客运量1119万人,比上年增长12.7%;客运周转量48321万人公里,增长9.6%;公路货运量1267万吨,比上年增长1.9%,货运周转量88301万吨公里,增长0.2%.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2001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年末电话机总数13.65万门,比上年增长10.1%;全市移动电话用户已达78524户,增长197.9%;无线寻呼用户25066户,下降31.4%;年末全市互联网用户达5204户。 六、内外贸易 随着经济的增长,以及国家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改革信贷消费等各项刺激消费政策的落实和假日经济的带动,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稳中趋活的良好发展态势。2001年全市共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52亿元,增长11.8%。其中:国有商业零售额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集体商业零售额0.86亿元,增长0.6%;个体私营商业零售额10.09亿元,增长10.6%;股份制商业零售额0.84亿元,增长36.7%。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8.07亿元,比上年增长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