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19 海东地区统计局

海东地区统计局

2007年3月20日

2006年,全区各族人民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现实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17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7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3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0.61%、38.63%、40.76%转变为18.97%、38.15%、42.88%。

二、农业

受干旱及其它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业减产。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88.44万亩,比上年增长5.7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2.87万亩,比上年增长9.64%,总产量31.78万吨,减产15.08%,其中:薯类种植面积82.08万亩,比上年增长0.32%,总产量16.93万吨,减产22.39%。油料作物种植面积93.59万亩,比上年减少4.1%,总产量9.36万吨,减产26.32%。蔬菜种植面积21.7万亩,产量43.63万吨,增产7.71%。年末草食畜存栏168.71万头(只),比上年增长0.29%。草食畜出栏12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4.94%,出栏率72.52%。全年肉类总产量8.09万吨,比上年增长6.97%,其中:猪肉产量4.68万吨,增长7.64%;牛肉产量1.37万吨,增长4.75%;羊肉产量1.63万吨,增长4.6%。牛奶产量3.28万吨,增长11.47%;羊毛产量0.3万吨,增长2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增加值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规模以上(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规模以上81户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亏损总额为4138万元,增亏1368万元。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销率达97.22%。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表(见附表)。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创造增加值11.5亿元(含外来企业),比上年下降4.2%,资质等级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78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实现利润3427万元,增长1.7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区属投资完成3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6%。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投资15.5亿元,比上年增长0.6%。民间投资22.42亿元,增长24.58%。

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3.45亿元,比上年下降2.47%。

房地产开发投资5746万元,下降35.68%。房屋开发施工面积16.02万平米,下降33.17%。竣工房屋面积3.54万平米,增长83.39%。商品房销售面积8.72万平米,增长1.6倍。其中:现房销售面积6.24万平米,增长3.2倍。

五、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3%,分地区看:县零售额1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3%;县以下零售额7.68亿元,增长15.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4.05亿元,增长14.71%,餐饮业4.03亿元,增长23.75%;其它行业0.95亿元,下降14.58%。外贸出口额达到39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出口产品主要有:蚕豆、硅铁、油菜籽、牛羊绒系列产品、孟加拉帽等。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物价上涨2%,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87%。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

年末汽车拥有量1.95万辆,比上年增长8.3%。汽车客运量1179万人,增长5.1%,旅客周转量45954万人公里,增长5.5%;汽车货运量1102万吨,增长4.6%,货物周转量62947万吨公里,增长5.1%。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3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2.87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370,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3.72万户,增长11.77%。移动电话用户28.61户,增长31.5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区财政总收入42531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中央“两税”收入15333万元,增长3%;地方财政收入27153万元,增长14.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618万元,增长13.3%。全区财政总支出220146万元,增长28.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18578万元,增长28.9%。一般预算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3893万元,下降23.8%;企业挖潜改造支出875万元,增长110.8%;科技三项费用支出370万元,增长47.4%;农业支出14170万元,增长21%;林业支出6645万元,增长11.1%;水利和气象支出5624万元,增长54.7%;工业交通事业费支出3590万元,增长53%;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5786万元,增长19.6%;教育事业费支出52786万元,增长25%;科学支出384万元,增长63.4%;医疗卫生支出14171万元,增长42.1%;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7750万元,增长27.3%;社会保障补助支出7239万元,增长112.8%;城市维护费支出1776万元,增长158.5%;公检法司支出8824万元,增长28.9%。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46亿元,比年初增加13.4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0.06亿元,增加3.6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39亿元,增加8.4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1.29亿元,比年初减少0.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35亿元,增加0.27亿元;中长期贷款19.89亿元,减少0.42亿元。全区金融机构现金总收入132.99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货币17.04亿元。

八、教育和科技

全区各类学校1358所,在校学生28.12万人。其中:普通中学173所,招生人数37413,在校学生110388人,比上年减少433人;农职业中学7所,招生人数4612 ,在校学生7590人,比上年增加2470人;小学1150所,招生人数25220人,在校学生141853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862人;幼儿园24所,招生19330人,在园幼儿205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82%。

全区有各类科技人员2.8万人。引进新技术35项、新品种50项,示范推广实用技术166项。争取科技项目32项,争取项目资金685.6万元。

九、文体和卫生

全区共有文化馆7个,博物馆7个,档案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广播站6个,电视转播台6个,藏书量达31.68万册,文物收藏量3.11万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5%。有限电视频道接收量增加,开展广场文化、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整治文化市场,城乡居民精神生活质量提高。城乡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运动,举办较大型体育比赛活动40次(场),参加人数达5.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