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综合实力、经济运行质量和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目标,巩固了“十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83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8.38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4.55亿元,增长9.9%。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77:1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273元,比上年增加1383元,增长10.7%。全社会劳动生产率26434元/人。 市场价格稳中略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升0.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5.3%,消费品价格下降1.4%。分类别看,食品类涨幅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涨幅1.5%,交通和通信类涨幅4.8%,衣着类涨幅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降幅1.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降幅5.7%,居住类降幅0.7%。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9.0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万人。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持续减少,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全市单位从业人员4.56万人,比上年减少720人,其中在岗职工4.33万人,减少0.26万人。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68万人,增加0.17万人。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4453元,增长15.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比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微观经济运行活力不够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相当困难,经济效益较差;城乡低收入户增收困难。 二、农业 农村经济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积极探索区域化布局,经济结构由单一的以农业为主逐步向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6.6%。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粮经比由上年的29:71调整为2002年的18:8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0.94万亩,比上年减少0.65万亩;总产量5126.1吨,比上年下降41.75%。油料种植面积0.12万亩,比上年减少0.08万亩,总产量175.3吨,比上年下降34.4%;蔬菜面积达1.6万亩,比上年减少15.8%。特色农业和高效经济作物发展较快,制种面积达到1.69万亩,比上年增长182%。其他主要农作物中,瓜类产量8973.5吨,增长17.6%;水果产量3129.2吨,增长7.4%。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443.9吨,比上年下降2.7%。其中猪牛羊肉1353吨,下降2.9%;禽蛋总产量609.6吨,比上年下降9.4%;牛奶总产量1059吨,和上年持平;全年水产品产量89吨,增长2.3%。区域特色逐步形成,一批经济林果、特种蔬菜、花卉苗木、草食畜禽、特种养殖等基地初步形成并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林业生产发展良好。全市造林面积2200亩,比上年增长22.2%。植树造林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企业切实贯彻市委“一退二保三发展”的方针,深化企业改革,全面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增长9.7%,增幅较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幅。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88亿元,增长9.8%;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0.44亿元,下降23.4%。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6.38亿元,增长9.8%;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12亿元,下降35%。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3亿元,比上年下降2.6%;产品销售率96%。年末工业产成品库存2.61亿元,增长12.6%。企业效益逐步回升,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7亿元,增长114.6%;亏损企业亏损额447万元,下降85.1%。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89亿元,比上年增长31.5%。施工工程个数545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75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7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93万平方米,其中投标承包的房屋施工面积38.1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2002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9亿元,比上年增长45.4%。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投资21.76亿元,增长41.2%;城镇集体投资3069万元,增长4.3%;私营、个体投资4110万元,下降47.1%。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7.79亿元,增长41.4%;更新改造投资15.28亿元,增长52%;房地产开发投资3291万元,增长4.9倍。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资金到位率较高。酒钢炉卷轧机工程、酒钢黑沟矿工程、西域花园、广汇花园、朝阳花园、文化旅游景区二期工程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2年,一批新的投资项目陆续上马,污水处理厂、体育场、科技馆、安源沟水库、集中供热工程、“七一”冰川旅游基础设施、市区至黑鹰山战备公路等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资金到位情况较好。 当年新增的生产能力主要有:铁合金年新增1万吨生产能力,改建公路49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0公里,扩建面积7万平方米。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增长。全年铁路客运量48.59万人,增长18.2%,货运量210.65万吨,下降5.1%;公路客运量129.7万人,增长4.9%,货运量1342万吨,增长5.6%,公路旅客周转量8537万人公里,增长13.8%,货物周转量18126万吨公里,增长0.03%;民航客运量9898人,增长6.2%,货邮运量100吨,增长15.3%。 邮电通信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055万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399万元,增长50.6%,邮政业务总量1656万元,下降8%。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1.22部/百人。其中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44.51部/百人,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18.8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4.67万户,比上年增长9%;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3736户,比上年末增长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