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指 标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95.04 17.03 #批发业 28.58 16.30 零售业 292.27 19.08 住宿和餐饮业 65.27 17.40 稳步推进价格改革,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物价水平前高后低,下半年逐步趋稳。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7.2?%,比上年上涨7.2%。 表5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指 标 2008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7.2 #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 1.4 # 食品 17.3 烟酒及用品 4.8 衣着 0.0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5.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4.6 交通和通讯 -1.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2 居住 2.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外贸进出口总额7.15?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出口5.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进口1.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02%。通过举办兰州黄河文化旅游经贸洽谈会,签约各类国内合同项目286项,引进国内到位资金112.7亿元。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52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27%,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22万人次,增长20%;入境旅游人数4.6万人次,下降29.6 %。实现旅游总收入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0亿元,增长20%;创汇1366.2万美元,下降38.6%。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表6 2008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长(%) 货运量 万吨 7206.66 5.37 铁 路 万吨 1318.65 6.82 公 路 万吨 5887 5.05 民 航 万吨 1.01 6.16 客运量 万人 3150.41 7.69 铁 路 万人 777.16 15.56 公 路 万人 2253.18 6.67 民 航 万人 120.07 -14.46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6.58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92亿元。全市拥有固定电话机67万部,其中公用电话14万部(含智能网专用接入终端公用电话)。移动用户达263.9万户,GSM数字移动通信交换机总容量达510万门,CDMA数字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达102万门。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29.69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52.44亿元,增长19.05%;一般预算收入50.86亿元,可比口径增长25.44%。一般预算支出99.56亿元,增长19.52%。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款稳定增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56.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59%。各项贷款余额1520.26亿元,增长17.11%。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113.58亿元,增长18.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07.1亿元,增长29.62%。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承保总额达265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7.52%;保险业务收入35.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3%;支付已决赔款4.92亿元,增长9.5%。 九、城市建设 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安宁新城区、榆中东城区、西固石化园区和高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和黄河水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城区空气质量稳步好转,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68天,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危险废物监管得到加强,城区声环境得到改善。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改革发展有了新的进展。全面落实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扩大教育救助覆盖面,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实施市属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和重建项目、百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各类学校在校学生76.6万人。其中,高等学校2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8.3万人,普通中学20.8万人,小学23.5万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9??%,普通初中升学率84.02%。近郊四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4.02%。 专业艺术创作演出创佳绩。交响音乐《中国交响乐之春》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举办2008年新年音乐会、黄河风情文化周、第四届秦腔艺术节等文艺演出活动;《大梦敦煌》赴欧洲巡演;黄河风情文化周暨第四届中国兰州水车节成功举办。 全面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控制。卫生应急机制建设得到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村和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建成70所标准化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87个,设置床位1704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678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1人。 北京2008奥运火炬兰州段传递活动圆满成功。全市“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各项活动和第五届全市老年人运动会成功举办。以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为中心的基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建立健全。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市常住人口331.01万人。户籍总人口322.2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0万人。在户籍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01.63万人,比上年增加3.1万人;农业人口120.65万人,比上年减少0.09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4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3445户,参保职工22.6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达到4475户,参保职工57.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68.63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76.77元,比上年增长13.68?%,其中工资性收入8012.27元,增长8.63%。人均消费性支出9033.7元,增长12.22%,其中食品、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分别增长13.81%、27.87%、12.83??%及9.1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2.73元,比上年增长12.89%,其中工资性收入1677.53元,增长24.7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42.78元,增长17.4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