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交通运输业较快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92366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02%;旅客周转量3198887万人公里,增长10.96%。 至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辆46.85万辆,比上年增长2.36%,其中轿车10.96万辆,本年新注册汽车4.96万辆,分别增长26.27%和5.08%;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24.21万辆,下降2.10%,私人轿车保有量4.72万辆,增长38.01%。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9.36亿元,增长23.77%;邮政业务总量8.02亿元,增长11.86%。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395.8万门,其中本年新增250.8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07.49万户,增长10.82%,其中城市432.11万户,增长9.31%;农村175.38万户,增长14.82%。本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59.32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45.37万户,本年新增136.93万户。电话普及率达44.4部/百人,每百人拥有电话比上年增加8.1部。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国内旅游人数157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32%;国内旅游收入75.19亿元,增长30.36%。全年境外入境30.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7%,其中:外国人18.46万人次,增长7.31%;港澳台同胞11.87万人次,增长1.89%。全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0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8%。其中:市的零售额462.52亿元,增长13.60%;县的零售额114.46亿元,增长13.41%;县以下零售额140.49亿元,增长12.6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79.05亿元,增长13.1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6.04亿元,增长16.36%。 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6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9%,其中:通讯器材类零售额2.60亿元,增长23.39%;汽车类零售额23.88亿元,增长11.94%。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8.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5.18%,其中:出口总值为15.09亿美元,增长38.34%;进口总值为23.11亿美元,增长50.01%。一般贸易出口11.04亿美元,增长44.41%;加工贸易出口4.05亿美元,增长24.26%。机电产品出口2.06亿美元,增长47.4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22亿美元,增长9.36%。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8个,比上年增加4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0.8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13%;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0.30亿美元,增长44.52%。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2%;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0.54亿美元,下降6.63%。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41.2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98%。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16.96亿元,增长14.5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71.99亿元,增长11.3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5.44亿元,增长15.05%。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31.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78%。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12.08亿元,增长9.89%。 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境内股票上市公司19家,股票市价总值为338.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8.71%。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56.8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7%。其中:财产险收入15.18亿元,增长17.06%;寿险收入37.07亿元,增长19.6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4.60亿元,增长7.25%。全年赔付额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25%,其中:财产险赔款8.57亿元,增长19.95%;寿险给付3.91亿元,增长30.4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1.74亿元,增长3.3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认定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5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年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704项,比上年增加70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651项,软科学成果53项。全年获得奖励177项。受理专利申请1460件,授权专利832件。技术交易稳步发展,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995项,比上年增长6.29%;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1.45亿元,增长24.20%。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9.04万人,比上年增长26.26%,在校学生26.37万人,增长14.90%;研究生教育招生0.67万人,增长9.84%,在学研究生1.81万人,增长21.48%;普通高中招生20.73万人,增长0.78%;初中学校招生50.44万人,增长3.81%;普通小学招生48.17万人,增长4.29%;特殊教育招生0.13万人,在校学生0.91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5个,文化馆101个,公共图书馆92个,博物馆70个,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10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6座。档案馆10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81.04万卷(件)。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0.73%和91.11%,分别比上年提高0.26和0.3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77.98万户,增长3.01%。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1202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7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7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62451张。全省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830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238人,注册护士20425人。全省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06个,比上年增加3个,卫生技术人员3678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83个,比上年增加6个,卫生技术人员1369人。乡镇卫生院1351个,拥有床位13672张,卫生技术人员14219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我省运动员获各类奖牌62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606.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10.2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1.09%,比重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乡村人口为1795.97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8.91%,比重比上年下降1.07个百分点。按年龄分,0-14岁人口占22.29%,比重比上年下降1.1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占70.36%,比重提高1.01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7.35%,比重提高0.1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3.47万人,出生率为12.86‰,比上年上升0.2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7.23万人,死亡率为6.62‰,上升0.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4‰,上升0.2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0.59元,比上年增长10.31%,人均工薪收入为7008.40元,增长8.04%,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142.35元,增长16.5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53%,比上年下降1.5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134元,增长7.8%,人均外出务工收入为354.7元,增长14.7%,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67%,下降0.53个百分点。年末农村贫困人口139.41万人,脱贫人口9.13万人;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316.57万人,解决低收入人口38.75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