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业迈上新台阶。2007年,我市共有旅行社40个,星级以上饭店28家,对外售票的景点11个。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其中,国际旅游者1061人。全年旅游收入达14.08亿元,增长46.2%。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大幅增加。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58.60亿元,比上年增长37.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12亿元,增长40.6%。 2007年,全市财政支出95.90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市本级支出29.57亿元,增长43.3%;县区级支出66.33亿元,增长47.6%。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1.01亿元,卫生支出4.34亿元,教育支出21.75亿元。 金融运行平稳。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4.65亿元,较年初增加107.91亿元,增长2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89.63亿元,较年初增加50.50亿元,增长21.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6.14亿元,较年初增加112.74亿元,增长38.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全面实现“两基”达标。2007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49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0所;普通中学261所,(高中44所,初中217所);小学1590所;幼儿园192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分别为303618人、223447人和97604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74%和97.91%。全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累计招生54173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收新生1.36万人。高考全市达到省二本分数线人数为7153人。 全市地方财政用于教育支出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面实现“两基”奋斗目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全市。 全市地方财政用于科技支出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倍,占到财政总支出的2.1%。编制完成了“61211”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6项科技创新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申请专利44件,授权专利30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30万吨新型兰炭生产技术和装备。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007年,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影剧院12个,文化艺术馆13个,艺术学校1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站245个,博物馆3处,书报刊发行单位196个,娱乐场所288个,网吧79个。全年新排上演节目6个,图书馆接待读者23万人次,文化馆组织活动648次,电影放映5268场。新建、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6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8个。成功举办第二届榆林旅游文化艺术节、陕北民歌进军营、陕北民俗文化展演、世界三大民歌演唱会、世界民歌论坛、白云山论道等一系列活动。 2007年,全市完成了7项重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确立36处文物点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绥米唢呐、陕北民歌等12个项目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7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站140个,广播调频台19座,卫星地面接收站250000座,电视转播台16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191979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9.7%;数字电视用户26477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3%。 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2007年,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20个,其中,卫生院227个,社区卫生中心(站)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拥有病床数9481张,卫生技术人员达1097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投资360万元,建成90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省六届农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喜获14金15银,总分名列全省第二。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福利 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32.80万人,人口出生率10.72‰,死亡率5.69‰,自然增长率5.03‰。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19.97万人,比上年增加0.56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444643万元,增长32.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265元,增长27.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0元,增加2160元,增长32.3%,人均消费支出60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21元,增加527元,增长25.1%,人均消费支出2357元,增长7.9%。200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89.63亿元,增长21.1%。 2007年,全市拥有福利企业31家,福利院6个,其中,儿童福利机构2家,社会福利机构4家。全年资助敬老院15所、民政事业单位17个。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保事业有了新发展。2007年,重点开展了以城区禁烧烟煤和推广使用清洁燃料、锅炉改造、汽车尾气、施工扬尘和油烟污染整治为主的“实施蓝天工程、治理大气污染”工作。榆林城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278天,全市二氧化硫减排15048吨,化学需氧量减排593吨。榆林城区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城市饮用水水源得到保护,市县城区饮用水已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安全生产形势好转。2007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55起,比上年下降22%;死亡263人,下降26%;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事故。亿元GDP死亡率0.39人,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76人,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83起,造成265人死亡,受伤489人。 注释: 1、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2、常住人口根据2007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而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