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西安市统计局

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中,汽车类销售额97.37亿元,比上年增长42.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销售额36.47亿元,增长13.5%;通讯器材类销售额39.53亿元,增长42.8%。

六、对外贸易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1.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出口27.29亿美元,增长3.6%;进口14.25亿美元,增长12.6%。

全年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8.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25亿美元,增长44.4%。

2006年11月28日,首个在我省设立的外交机构———泰王国驻西安领事办公室在西安正式登陆。截至目前,泰国企业在陕投资项目共62个,合同金额1.73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1.08亿美元。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92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1%;完成营业额8822万美元,增长45.5%。年末在境外劳务人员3003人,增长24.5%。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2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铁路货物发送量497万吨,增长3.3%;公路客运量8128万人次,增长4.1%;公路货运量7933万吨,增长7.6%;民航旅客吞吐量937万人次,增长18.0%;民航货物吞吐量16万吨,增长19.4%。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68.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5.46亿元,增长8.9%;电信业务收入63.27亿元,增长10.4%。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73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0%,其中海外游客86.7万人次,增长11.8%。在海外旅客中,外国游客增长11.5%,台湾游客增长14.9%,香港游客增长13.2%,澳门游客增长8.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4.3亿元,增长14.5%,其中外汇收入4.67亿美元,增长14.2%。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新口径)96.31亿元,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7.1%。一般预算收入85.89亿元,增长18.6%。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24.5%、14.3%、23.8%和23.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34.6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农、林、水和气象支出增长36.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78.2%,政策性补助支出增长4.1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066.16亿元,比年初增长13.7%。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2344.77亿元,比年初增长9.9%。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28.7%,短期贷款下降2.0%。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085.54亿元,增长4.5%;现金支出6893.38亿元,增长5.0%;现金净回笼192.17亿元。

全年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总量2730.5亿元,代理期货交易额1572.6亿元。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7家,上市总股本41.59亿元。

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19家,保险机构297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68家。全年保费收入5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财产险保费13.32亿元,增长19.4%;人身险保费收入39.19亿元,增长16.0%。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1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6.41亿元和5.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56.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98万人。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414项,投入市级科研经费5785万元。列入国家科技部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236项,争取国家资金4600万元。全年共实施市级12项重大科技项目,50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技术市场交易额1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市专利申请量2851件,专利授权量1598件,增长24.8%。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9家,年末全市在册高新技术企业1227家。

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47所,普通中学457所,小学1929所。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学、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57.10万人、56.11万人和59.3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3.01万人,比上年增长17.0%。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2%和99.10%。全市拥有民办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2所,民办普通中学65所,小学29所,民办职业高中42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9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13个,文化站177个;全市有电视台、广播电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各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7.85%,广播人口覆盖率99.36%。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56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5个;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80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21万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175.77万人,覆盖面为43.0%。

全市有全国和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7个,全国农村体育先进示范站45个。全市已有80%的社区建立了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3500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广场320个。培养输送了7名运动员参加亚运会,获得5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实现了金牌、奖牌和总分三个第一。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81.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建设完成道路项目29个,改造背街小巷110条,城市桥梁工程7个,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11座,新建改建公厕215座,新建、翻建改造道路及人行道111万平方米,新建、改造城市排水管道123.9公里。市区年末铺装道路面积1567公里;全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4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60平方米。全年供水量36000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量60400万立方米,用气普及率92.6%;污水处理率41.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4.0%;营运公交车辆5404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12.60标台;出租汽车拥有量10500辆。

全市已建成烟尘控制区13个,面积240.8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5个,面积141.66平方公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以上的天数289天,占当年总天数的79.2%。环境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53%。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5.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7.9分贝,均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80人,比上年下降1.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7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23万人,比上年增长2.0%。其中男性425.38万人,女性397.62万人,性别比106.98(以女性为10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53.11万人,比上年增长1.5%。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316元,比上年增长14.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5元,增加1277元,增长13.3%;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3809元,增加349元,增长10.1%。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0.53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城市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3.1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0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