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19 大理州统计局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91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83 %。其中出口完成36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9 %,进口完成54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1%。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9 个。实际利用外资24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1.5%。

旅游业平稳发展。2008年,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921.6万人次,海外旅游者31.67万人次,分别增长6.22%、17.94%。旅游社会总收入73.18亿元,增长10.4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7.25亿元,增长11.44%;旅游创汇收入8720万美元,增长18.37%。

六、市场物价

物价涨幅逐月回落。2008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物价总水平上半年持续走高,进入下半年后呈逐月回落态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累计比上年上涨5.4%,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达17.4%,食品仍然是拉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8.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23.9%,油脂价格上涨21.5%,水产品价格上涨21.9%,鲜菜价格上涨18.6%,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增加了农畜产品的生产成本,加之多种疫情频繁发生,导致农畜产品相对减少,供给相对不足,从而造成农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5%。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形势稳定,各项存贷款继续增长。2008年,全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80337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3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842688万元,增长9.14%;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61635万元,增长21.64%。全州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86886万元,增长18.94%,其中,中长期贷款1079347万元,增长20.57%,短期贷款1389554万元,增长18.07%,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229879万元,增长16.93 %,个人短期消费贷款34732万元,增长18.07 %。

保险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州财产险保费收入34955万元,比上年增长15.24 %;赔款17762万元,增长21%;赔付率50.81%。寿险保费收入52654万元,增长96.28%;赔款2088万元,增长4.24%;赔付率3.97%。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职高和中专招生1.1万人,在校学生3.0万人,毕业生0.7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7万人,在校学生5.03万人,毕业生1.46万人。初中招生4.68万人,在校学生13.56万人,毕业生4.5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2万人,在校学生29.7万人,毕业生4.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7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3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州各种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3个。全州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2%和97.1%。广播发射台27座,电视发射台27座,有线电视用户4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20万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州卫生机构226个,医院52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9238张;卫生技术人员7711人,其中医生3493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5个,卫生技术人员518人;专科防治机构10个,卫生技术人员278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卫生技术人员476人。全州12县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农民达276万人,参合率92.6 %。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分别获得金、银、铜牌42枚、38枚和41枚。

九、人口、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2008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为347.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2.16万人,非农业人口45.3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5.37万人,占总人口的50.47%。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5.71‰,自然增长率为4.19‰。全州年末常住人口为349.3万人。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全州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5个,床位892 张,全年收养447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2.8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3.82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2万人,工伤保险6.2万人,生育保险5.6万人。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5.3万人。全州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6.9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达21.1万人,比上年增加3.6万人。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加快。年末全州共有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2.8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 8.73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79 万公顷。

十、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随着经济发展和“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加社会保障水平等政策的落实,城乡居民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8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65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078元,增长14.9%,其中工资性收入580元,增长21.2%;家庭经营性收入2247元,增长13.4%;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74元,增长32.5%。随着收入的较快增加,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居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964元,增长18.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40元,增长3.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2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6.4%。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经济增长有放缓势头;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大市场运作能力;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大幅下跌,部分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工业经济效益不理想;房地产业发展快速走低,短期内难以回升;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物价上涨问题还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