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36.07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47亿元,增长19.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109.18亿元,增长15.0%,其中:短期贷款63.03亿元,增长13.4%,中长期贷款45.36亿元,增长17.0%。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区保费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长8.1%。保险赔付金额0.47亿元,比上年增长2.4%。 九、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有普通高等学校2所,招生2989人,在校生6541人,毕业生2811人,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招生2471人,在校生4822人,毕业生1618人,有农业职业中学17所,招生4196人,在校5916人,毕业822人,有普通高中41所,招生24359人,在校生62995人,毕业生15874人,有初中198所,招生73297人,在校生210966人,毕业生63702人,初中毛入学率98.86%,有小学1582所,招生89358人,在校生500632人,毕业生7371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81%。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有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馆13个,有广播电台1个,广播覆盖率79.3%,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97285座,比上年新增54848座,电视覆盖率94.23%,比上年上升2.36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24.89万户,比上年增加1.19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有卫生机构23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8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卫生技术人员5697人其中:执业医师2203人,助理执业医师719人,注册护士1367人。卫生机构床位4519张。乡镇卫生院165个,床位1496张,卫生技术人员1931人。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358人。 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区城镇从业人员13.39万人,比上年下降2.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41人,其中,安排“4050”人员再就业861人。 社会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7839人(不含中央及省驻铜单位),比上年增长3.6%,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1772人,比上年增长13.3%,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1509人,增长7.9%,应实行社会化发放16151人,实际发放16151人,发放率100%。 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健康发展。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94个,床位1886张,增加337张,收养1342人,增长22.8%。 十一、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铜仁市,下同)707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77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971元,城镇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8.1%;衣着消费支出444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277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385元;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540元;娱乐教育和文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712元;居住消费支出765元;杂项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85元。 城镇居民家庭居住条件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9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8%,居室内有厕所浴室的家庭比重为64.0%,比上年上升2个面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87元,其中:食品消费支出780元,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2%;衣着消费支出66元;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支出75元;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消费支出85元;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106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94元;居住消费支出237元;其他消费支出45元。 农村居民家庭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6.2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其中,钢筋混凝土和砖木结构面积21.73平方米,增长17.1%。 十二、人口 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95.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4万人。全年出生率为14.6‰,死亡率为6.9‰,自然增长率为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