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保险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商业保险保费收入2.55亿元,比上年增长4.5%。 表7:保险业收付情况 指标名称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保费收入 25544 30.3 其中:财产险 4409 17.1 人身意外伤害险 1731 -10.3 健康险 824 -17.9 寿险 12560 -2.7 各项赔款和给付 56476 -21.8 其中:财产险 1984 -18.6 人身意外伤害险 993 28.1 健康险 842 71 寿险 2681 30.2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整体通过“两基”验收, “普九”覆盖率达到100%,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稳步发展。2007年末,全市高等学校2 所,在校学生11806人;职业教育学校19所,在校学生14528人;普通中学152 所,在校学生16.71万人;小学1024所,在校学生32.38万人;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98.97%。 科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共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5项,同时争取获得国家及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余项,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引导资金1200余万元。2007年,我市实现科技计划总投资3650万元,其中科技引导资金1602万元、企业和单位自筹1350万元,科技贷款59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实现新增产值4550万元,利润815万元,为国家提供税收670万元,农民和企业获利986万元。科技计划项目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2007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6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拥有图书藏量31.7万册。全市有电视转播发射机132部、调频转播发射机19部。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1.0%,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7.1%。全市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8.57万户。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紧急救援中心已全部完工并搬迁了新址,县级5个传染病院(科)建设项目和市县两级7个疾控中心建设项目业务楼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市级传染病院已全部完工。认真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农业人口205.28万人,参合农民175.21万人,参合率达85.35%,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总资金87601.52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获金牌3枚,银牌1枚,四至六名2个,为历年民运会参赛最好成绩。在全省青少年冠军赛和锦标赛中,共获得金牌27枚,银牌16枚,铜牌25枚,四至八名53个。圆满完成了“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系列活动之一的镇宁至黄果树“迎奥运·万人奔向黄果树”半程马拉松比赛和紫云格凸河全国攀岩极限挑战赛的承办工作。积极加强体育社团组织活动,到目前为止,共建立各类体育社团组织18个,健身指导站(点)106处,青少年俱乐部3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2个,为安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氨氮排放量由上年的416吨下降到409吨,下降1.7%;烟尘排放量由上年的5622吨下降到5587吨,下降0.6%;工业粉尘排放量由上年的8947吨下降到8926吨,下降0.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由上年的6055吨下降到5079吨,下降16.1%。 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83起,比上年减少48起,下降11.1%。死亡196人,比上年减少5人,下降2.5%。受伤231人,比上年增加10人,上升4.5%。直接经济损失1315万元,其中道路交通和火灾直接经济损失420万元,比上年增加255万元,比上年上升154.7%。 十一、人 口 2007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3.0%。,死亡率为6.6%。,自然增长率为6.4%。。年末常住总人口(常住一年及以上)267.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7万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1.47万人,比上年下降2.8%,其中,在岗职工11.40万人,比上年下降2.8%。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137元,比上年增长2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9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789元,实际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237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1.9%。 |